第239章 再狂一点,再傲一点(5 / 5)

加入书签

    现在房子里面的老鼠少了很多,几乎听不到到处咬东西的声音了。

    这一点,三花做的越来越到位了。

    隐约间,听到耳边,一阵吱扭的声音,接着是上下翻腾,慢慢地就没了。

    梦里,魏巍绿色军装的身影出现在了刘一民的脑袋里面,身形不断地演变,变成了李兰勇。

    魏巍的军装穿在他身上有点松松垮垮,但他毫不在乎,不停地向刘一民炫耀着自己的四个兜。

    上面的两个兜里面,全别着钢笔,钢笔的黑色笔身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松松垮垮的军装缓缓地扎紧,绑带绑在腿上,不知道从哪儿捡来了一顶钢盔扣在了头上,将钢笔取下送给刘一民,转身背着他跑进了营房

    “扑腾”的声音将刘一民惊醒,黑暗中拉了一下灯泡的绳,三花委屈地坐在床头。

    “这梦做的,也太真实了吧!”

    刘一民翻身又睡了,刘一民睡了有的人却没睡。

    《燕京晚报》刊登了今天在大会堂的颁奖仪式,以超长的篇幅详细的记在了从开始到结束,所有人的讲话,上面刘一民的笑容格外的显眼。

    不少人拿着报纸坐在四合院或者胡同口在津津乐道的讨论,根本没有睡去的意思。

    都讲着茅盾文学奖在国内的地位,不懂文学的则在感叹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之丰厚,竟然有三千元。

    天呐,三千元人民币,十年的工资!

    “你们别羡慕,人家作家也要写很长时间。例如这《李自成》,都写了十来年了。”

    “那是特例,除了姚雪垠同志,其余的人就没写那么长时间,也就几个月。据说《将军吟》才写了六个月,六个月啊,就挣了这么多。《追风筝的人》有三个月吗?”

    “多少也是人家应得的,这也是按劳分配,人家写得好。也有很多作家,拿不了多少稿费嘞!”

    社会风气开始慢慢变化,大家大胆地谈论着挣多挣少的问题,毫不掩饰对财富的向往。

    长头发的年轻人经过胡同的时候,心里面升起一丝酸楚,想到当年街边胡同里,讨论的可都是他的诗啊。

    看了看手里面的报纸,感叹当年自己来到燕京,所到之处,读者竭诚欢迎,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几年,已是物是人非。

    难道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诗歌和我的葬身之地了么?

    pS:月底了,求求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