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整个文坛都酸了(3 / 5)

加入书签

坐。”

    “婶子,我来看看大山叔和您!”

    “哎呀,怎么能让你来呢,你现在可是大作家,你吃什么?我去给你抓点花生和瓜子。”

    “婶子,那是在外面,回来还是你嘴里面的一民。大山叔呢?”

    “放完鞭炮吃完饭回去躺着了,我去叫他。”

    过了一会儿,李大山披着棉袄走了过来:“一民啊,难得你还跑到家里看望我这个老头子。”

    “大山叔哪里的话!”

    坐在李家聊了很久,刘一民才离开。李大山看着空空落落的家,颇有一种“悔叫儿子觅封侯”的感叹。

    大年初二,遇见了李兰勇的二姐李兰霞,李兰霞一边感叹刘一民在外面的成长,调侃道再也不是那个破窑洞里穿着露脚趾解放鞋的刘一民了。

    “一民,你要是有兰勇口信了,记着给我写封信!老三这性子,要是回来了,我非得拿着鞭子揍他!”

    李兰霞咬着牙说道,可是眼睛里,哪里有生气的样子,尽是担忧和宠爱。

    刘一民在家里面待了很久,还收到了朱霖的来信,信封的后面依然缀着一个“勿”。

    在信里面,她给刘一民讲了讲现在燕京发生的事情。《人民文艺》在《红河谷》和《奔腾的青年作家,哪里都是他的家》这两篇文章的加持下销量猛增,几乎是人手一本。

    她出去跟朋友见面,大家都是在讨论这两篇文章的。一篇是刘一民同志写的,一篇是让大家了解刘一民的,两篇相得益彰,颇有互为犄角相互支持之势。

    不少人将《红河谷》里面的细节和徐驰写的报告文学里面的细节进行一一对照,还有好事者,拿着两篇文章共同分析,还写了一个分析报告,在燕京地下文学圈里面流传的极广。

    《红河谷》刚讨论没多久,《燕京文艺》上面就刊登了《山高水长》,封面上写着《家园三部曲》。

    在正文后面,将《家园三部曲》分别是那几篇都给写了出来。

    还发表了一段文学评论,刘一民同志《家园三部曲》的发表,意味着这位年轻作家的写作风格日趋成熟,写作思想和理论开始呈现体系化的发展方向。

    一个月内,发表两篇,相比读者的热烈讨论,文学界的人却没有怎么将讨论的重心放在文学评论上面。

    而是一个个心里面酸溜溜的,嫉妒的在心里面吼,还不敢让别人知道,只能在心里面吼!

    妈的,刘一民怎么写的那么快,还写的那么好!

    文坛一多半人,都被陈年老醋酿成了酸萝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