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茅盾的最后时刻(4 / 5)

加入书签

始对刘一民提出了表扬:“能挣外汇,这是本事啊!要是作协的作家都能到美国或者是国外发表,咱们国家就没那么缺外汇了!”

    “哈哈哈,想法很美好啊,可是脱离了现实啊,咱们文坛只有一个一民!”

    曹禹说完,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于得意了,于是把二郎腿放了下去说道:“说不定过几年,会有很多的国内走出国内。但,以英文发表的作品的数量,我看还是.”

    “搞了半天,老万你是来找我们炫耀的啊,欺负我们没一民这样的学生是吧!说实话,这一年来,一民也算是我半个学生了!”

    茅盾轻轻地敲了敲桌子,笑着说道。

    夏言在旁边鼓起了掌,整个书房里面很是热闹,韦涛推门进来,说饭做好有一会儿了,得赶紧吃。

    “老万,老沈,一民,长篇文学奖的评奖已经在评了,作协的人拿来了几部,问我是什么意见。我说我又不是评委,不用问我是什么意见,不过我让他们一定要公平公正。”茅盾用勺子慢慢地喝着米粥。

    “雁冰同志,你大致心里面有数了吧!”曹禹看向茅盾。

    “是有数了,也就那么几部!一民,你认识你们豫省的姚雪垠同志吗?”茅盾问道。

    “姚雪垠同志是鄂省的文联主席,虽然是豫省人,但久不在豫省工作,哪有见面的机会,不过我看过他写的《李自成》。”

    刘一民说道。

    “《李自成》接下来的第三卷,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出版了。我们关系不错,经常通信,他的写的很详实。我以前告诫他,写历史人物,一定要切记随意拔高,他对于我的建议,还是比较听的。”

    《李自成》前后写了三十年,五卷总共两百三十万字,如今才出版了前两卷。

    此时茅盾提起姚雪垠,是在告诉大家,姚雪垠是其中可能获奖概率比较大的作家之一。

    论影响也是足够,当时第一卷刚写出来的时候,得到了教员的夸奖,在小日子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姚雪垠同志长于写悲剧啊!”夏言说道。

    吃完饭,茅盾给大家讲了讲他的回忆录后,一群人就离开了茅盾的家里。

    临走时,曹禹拉着韦涛说道:“你多劝劝你父亲,平时多休息,不用那么拼命,他这是把骨头熬成油在点啊!”

    四合院外,韦涛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万叔叔,我劝不了啊!父亲怕整理不完啊,成了他的遗憾!”

    夏言无奈地拍了拍韦涛的肩膀,没有说话。

    曹禹从蓝天野的嘴里面,得知刘一民回家要参加大哥刘一国的婚礼,于是告诉了李玉如。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