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人生不苦短,苦不能辉煌(3 / 5)
p;刘一民三人倒还好,主要是得推着史铁生的轮椅,跑的太远就不方便了。
“其实在家里面吃就挺好!”陆遥道。
“家里面没铜锅,上次好不容易找来了一个,要是能买到铜锅就好了,可惜啊!”
蒋子龙若有所思地看向刘一民:“我让车间的同志们帮忙给你做个铜锅,我们车间的师傅做什么都是一把手,还有铜,做起来轻轻松松。”
刘一民说道:“就不麻烦你们了,机器厂现在事情应该多吧?”
“说实话,其实要做的东西并不多,为了吸纳返城知青,我们厂来了不少人,还有一些顶替父母工作的,车间啊,人多活少。这个铜锅似乎是个好主意,我们试试,能不能在这方面尝试一下。”
蒋子龙因为“铜锅”看到了商机,只是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做成。
“你们铜锅要是做成了,我第一个买!”刘一民笑道。
“改革开放了,轻工业比我们这些重工厂要过得舒服点。就拿你们豫省郑城的棉纺织厂来说,马上要迎来大发展了,棉布一旦放开统销,棉布就会供不应求,吃饱了最先改善的还是穿。”
蒋子龙的一通分析,让刘一民对他竖了一个大拇指。豫省的棉纺织业在改革开放初期迎来了大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就开始慢慢地落伍了。
再之后,大量的棉纺织厂倒闭转卖或者是搬迁并购。
去吃饭的路上,从文学聊到整个国家经济层面,聊得是不可开交。
陆遥和史铁生倒是开始沉默了,因为他们两个对经济上的问题一知半解,所以几乎不怎么发表看法,只是听着他们聊。
饭菜上来了,陆遥尝了一口后说道:“燕京的饭菜就是比我们那里的精细!”
“陕北的面食我最喜欢吃,可惜啊,那时候都穷,老乡家的面自己都不够吃,我们想吃,自己学,跑到老乡家里面学,学的也不好吃。”史铁生说道。
陆遥将嘴里面的菜咽下后:“有啥好吃的,面食多,可惜家里面都没有什么料,一把盐一把辣子,也就那个味儿。你们什么时候到陕北,我请你们到国营饭店吃正儿八经的面食!”
《追风筝的人》又加印了二十万册,商务印书馆给他寄来了两千多块钱的稿费,刚拿到手,刘一民就给他们找好了地方。
骑着自行车来到邮电局,将钱取完之后,又配上自己的钱,直接给寄到了油田的老房主家里,房子的尾款全部还完。
最近梁大妈给刘一民介绍了一家房子,可惜还是几个兄弟在闹,一直也吵不明白。
加上只是个二进的小四合院,刘一民听着他们吵也糟心,就没有再关注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