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北影厂上门求剧本(2 / 5)
里穷,没办法她跟着人贩子走了,中途跑了,遇到了现在的丈夫。
丈夫是燕京人,她也就成了新燕京人儿。
两个人都是外地人,聊起来就亲切多了,她是鲁省人,自古鲁豫一家亲,口音还差不多。说到高兴的地方,拉着刘一民就要去她家吃饭。
“梁大妈,最近老是听到胡同里面有人家吵架,咋回事儿啊?”刘一民问道。
“哎,不是房子不够住嘛,也有的是一个院里住了好几家,上牙还经常碰到下牙呢,你说住了这么多人家,能不打架吗?”梁大妈说道。
“也是!”
“不少人想搬走换个地方,可房子又没人买!”
刘一民趁机说道:“梁大妈,你有没有认识想卖四合院的,当然我想买的是个人的,单位住的宿舍啥的,可不要。”
又仔细地讲了讲,梁大妈不断地点头,
讲完后,梁大妈拍了拍大腿:“你这也是帮我们做工作啊,我给你留意一下。看有没有腾退的房子,原房主回来的,有的话,我帮你问问!”
“得嘞,我就住在这儿,不过可能有时候不回来,见面咱们聊。”刘一民握住大妈的手说了一句再见。
“放心吧,一民,我这也是做好人好事儿,既帮助了你,也帮助了那些想走的。”
刘一民转身回到四合院,他目前除了银行里面的五千之外,手里面还有不到一千块钱。欠四合院原房主的两千五,到年底才还。
《收获》发表《追风筝的人》长篇按十元千字的话,稿费得有两千一百块钱。李晓林在信里面没提稿费标准的问题,但刘一民相信,肯定会按照十块钱的标准给的。
一声师姐,那是白叫的?
估计稿费单子快要来了,那他手里就有了八千左右的资金,再买一座房子的话问题不大。
除了这些单行本的稿费和转载的稿费,正在未来的几个月内都等着刘一民呢!
刚买四合院的时候,崔道逸给他介绍过一个两进的,可惜对方现在已经卖了,要不然也不用再去找了。
到了院子里面,刘一民从冰箱里拿出一块雪糕叼在嘴里回到了书房里。对昨天夏言和茅盾给出的修改意见,对照之后,开始一边修改一边写。
下午沪影厂的人来了一趟,他们到电影局汇报工作,顺便带来了上次徐桑楚承诺他的沪市特产。粗布袋子用线封上了扣子,刘一民用剪刀剪开后,里面一堆东西映入眼帘。
里面装着大白兔奶糖、还有四瓶玻璃瓶装的酒,红白色的标签上写着“参桂养荣酒”。参桂养荣酒作为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凭借着电视的宣传,现在成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