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诗刊》的北戴河之约(3 / 5)

加入书签

nbsp; 朱霖种下的指甲花花开的茂盛,只可惜刘一民没有拿它来包指甲的念头。

    四合院里,刘一民打开录音机,听着歌,在凉廊下面看起了书。

    刘一民穿着短袖衬衣赶到《诗刊》编辑部的时候,门口已经站着了不少人。几个编辑看到刘一民,纷纷走上来打招呼。

    邹获凡过来说道:“一民,来的挺早的,我还以为你得晚一会儿过来。咱们马上就出发。”又指了指刘一民的脖子上的照相机问道:“你这玩意儿好使不?怎么看着那么小?”

    刘一民笑着举起相机说道:“绝对比作协的好使,我得拍几张好看的北戴河风光。”

    “别光拍风光,也拍一拍人!”

    邹获凡带着刘一民走到人群中间,旁边一群的青年诗人全都将目光放到了刘一民身上。

    “同志们,这位是刘一民同志,你们一直想见到的刘一民同志。刘一民同志的行程比较紧,所以只能跟咱们待两天左右的时间,完了之后还要去川省采风。”

    四周的一片哗然,刘一民看向邹获凡皱眉说道:“老邹同志,不用讲的那么清楚。”

    邹获凡笑着说道:“我这是刺激他们呢,我们《诗刊》花大力气举办诗会,目的是组稿,这群人得拿你刺激一下,要不然才不肯好好的写作。”

    邹获凡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示意他放宽心,又看向其余的人:“大家一定要多向刘一民同志学习,咱们《诗刊》将为大家请到艾清、黄永玉等著名的诗人做老师,专门辅导大家写作,争取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出来。”

    这次参加《青春诗会》的年轻诗人总共十六七人,有外地的也有燕京的,舒亭、顾城两人也处在其中。

    邹获凡讲话结束,顾城从自己的挎包里面拿出一个苹果递给刘一民,又递给了其余几个人。

    看着顾城,刘一民道了一声“谢谢”,怎么也没办法将自己面前的这个说话脸红的年轻人跟以后的那个因为三人世界的梦想破灭后就残忍杀妻的冷血诗人联系到一起。

    顾城和舒亭、江和几个人都跟《今天》有联系,所以她们在这群人中关系是最密切的。

    外地来的诗人有的在来之前,还收到了上级指示,明确指示他们来到燕京之后,不准跟地下刊物有联系。

    但明面上看,还是一片和谐。

    今天,男的都穿着短袖衬衣加长裤,女同志有的是衬衣加裙子,有的则也是长裤。

    过了一会儿,艾清等几名老诗人过来了,艾清笑着握住刘一民的手说道:“我就说嘛,《诗刊》不邀请你过来算是怎么一回事儿。我听说你要去四川了,你可得好好的看一看都江堰。”

    “如果有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