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销量一骑绝尘(1 / 5)

加入书签

    5月18日,文联的会议室内,目前国内文坛数得着的大佬都坐在这里。周杨、夏衍还有茅盾、张广年、刘季等人。

    代表团的每一个人都讲了讲自己在法国的所见所闻,巴金谈论中法文坛的友谊,其余人谈的最多的就是目前法国文坛的创作思想。

    徐驰表现出了对先锋文学的极大热情,大谈自己对先锋文学的感悟。只不过他的这种感悟目前还只能是存在于对法国文学的分析,并没有运用到国内的文学创作上来。

    最后轮到刘一民上场,他根据巴金和曹禹的意见,讲了讲关于文学奖的感触。

    讲的时候,几位文坛大佬都露着慈祥和关爱的目光看着刘一民,尤其是张广年,还冲着他使了一个放心的眼色。

    台下,听到文学奖,茅盾瞬间来了兴趣,身体一下子坐的笔直。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了起来。中间还打断了刘一民几次,问了一些相关问题。

    张广年说道:“一民说的这个事情,我们作协也有考虑。短篇不能代表文学的最高成就,我们最近准备设立全国中篇奖!”

    “一民说得对,咱们国家不仅缺乏普通的文学奖项,也缺乏顶尖的文学奖,我看,我们的工作可以往这边放一放!”茅盾说道。

    茅盾是写长篇的,听到刘一民说的话后,心里对设立长篇奖的想法愈加的浓烈起来。茅盾文学奖的设立是在茅盾去世后,他捐出了自己的二十多万稿费设立的。

    刘一民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可谓是提到了他的心坎上。

    周杨和夏衍对视了一眼说道:“这个问题可以研究研究。”

    周杨和夏衍代表了文化体制内的最高地位,长期担任了文化部和文联的掌舵人。“鲁郭茅巴老曹”这个称谓就是周杨提出来的。

    谈完这个话题,张广年笑着说道:“一民,你在法国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尤其是回击《世界报》的记者,我们都觉得非常过瘾。对付这些挑事的记者,就得反击回去。”

    其余几人点了点头,反击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有度的,刘一民这个度就把握的非常好。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又没有让法国人反感。

    “《世界报》都叫我鹰派作家!”刘一民笑着打趣起了自己。

    “该强硬的时候就得强硬!”周杨也说道。

    “另外,你的在法国出版对于我们也是一件大好事。你小子不仅在法国没闲着,在国内也没闲着。《狼烟北平》和《庐山恋》的销量都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4月份和5月份国内只有两家杂志的销量一骑绝尘,那就是《人民文艺》和《收获》。

    都是因为有你的作品!东方不亮西方亮,对于你来说,东方西方全都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