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量劫将起(2 / 6)
/p>
然而,商汤却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从贵族中选拔官员的传统做法。
这一决策仿佛是伊尹为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他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
伊尹不仅先后辅佐了多位商王,而且不遗余力地提拔底层百姓进入朝廷任职。
他希望通过这种文火慢炖的方式,逐步淘汰那些跟不上人族历史展进程的老贵族。
这一举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彻底打破了所有贵族之间的默契。
东夷地区的叛乱也因此开始零星爆。
起初,挟着大胜之势的商朝轻而易举地平定了这些叛乱,但根本性的矛盾已经深埋其中,难以根除。
尽管如此,商朝在武丁时期达到了最为鼎盛的状态,这个横扫蛮族(方)的强大王朝,仍然不得不预留足够的兵力,以备不时之需,随时准备派遣出去扑灭东夷的叛乱。
整个贯穿始终的,始终萦绕着对东夷的评判,这种评判从未停止过。
深究其中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听起来有些荒诞,那就是商汤在当时的东夷地区并非最强大的诸侯,但却是反叛最为坚定的。
当商汤攻破夏都时,那些东夷的大国都瞠目结舌,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没有出力,甚至都没有露面,可在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却如此强硬地冲在前面,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然而,这样的事情无论放在哪个诸侯的心里,都是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坎。
所以,他们对大商的怨恨从未有过丝毫的减轻。
第二个原因则是商汤自己也心知肚明,即使他取代夏朝建立了商朝,论及实力,即使整合了大夏的国力,也难以独自应对来自整个东夷部落的威胁。
因此,对于周边的小国,商汤采取了拉拢的策略。
但对于东夷诸国,他则巧妙地运用了人皇大义的名分,实施分化和离间之计。
不仅如此,商汤还选拔新的贵族(即底层中的能人)来制衡东夷诸国,以此瓦解他们的社会稳定。
底层人民对大商的政策心生向往,渴望成为那个“朝为田舍郎,暮入大商堂”
的幸运儿。
于是,诸国贵族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隐忍。
然而,一旦有了合适的借口,他们便会大肆宣扬,最终导致许多人纷纷跳反。
贵族们的心思,底层民众虽然能够看懂一些,但由于他们被严格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消息极度闭塞,这使得诸侯们不得不绞尽脑汁。
在这种情况下,被裹挟而跳反的人不计其数。
这种剧烈的内耗让大商的王都感到如坐针毡,食不知味。
然而,面对如此局面,他们却束手无策。
于是,政治改革在悄无声息中开始推行。
起初,大商王朝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采取了联姻这一策略。
他们希望通过与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建立姻亲关系,来稳住这些国家,同时征服那些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
然而,大商王朝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得那么顺利。
即使是那些看似弱小的国家,当它们面临灭国之战时,也绝不会轻易屈服。
这些国家会倾尽全力抵抗大商的侵略,使得战争变得异常激烈和残酷。
大商王朝的军队虽然强大,但在面对如此顽强的抵抗时,也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商王朝的力量逐渐被卷入到一场场无休止的战争中。
这些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使得大商王朝的统治根基受到了严重的动摇。
而对于大商王朝来说,这样的消耗是无法长久支撑的。
更糟糕的是,由姻亲所构建的联盟其实非常脆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