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黄帝飞升(3 / 6)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似乎完全不把广成子的话放在心上。
黄帝心里很清楚,如今的人族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小族群了。
即便他现在死去,人族的大势也能够继续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他相信人族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更何况,轩辕黄帝心中还有一丝愧疚。
他觉得自己愧对黎民百姓,如果此时被广成子所杀,或许他反而会感到欣慰多于难过。
然而,广成子最终并没有动手杀他,仅仅只是威胁了几句而已。
这让黄帝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这样的威胁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不痛不痒。
自从广成子消失之后,黄帝深感人族展道路上的艰难。
他意识到,为了避免重蹈连山部落的覆辙,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来确保人族的持续繁荣。
于是,黄帝召集了包括仓颉、力牧、常先等在内的人族高层,共同商议出了一套禅让制的制度。
这套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当部落领年老或无法胜任领导职责时,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将权力交接给更有能力和品德的人。
这样一来,人族就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前进的动力,而不会因为个别领的错误决策而陷入绝境。
然而,魁的离奇失踪让黄帝心中的紧迫感愈强烈。
他开始担心自己也可能随时离开人族,因此他加快了安排各项事务的步伐。
在这些安排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的举措,那就是对九黎部落最勇敢的战士的安排。
这些战士原本被迷宫所保护,但现在他们将按照自己的意愿被分别派遣到蚩尤的五处葬地。
黄帝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人族最坚实的盾牌,守护人族的安全。
尽管九黎部落的人们对于蚩尤的称呼非常抵触,但黄帝并没有强行要求他们改变。
相反,他尊重他们的感受,并将他们定义为“黎民”
。
由于黎只吸收人族的青壮,所以后世的百姓常常将自己与黎民等同起来。
通过这些努力,黄帝为人族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禅让制的实施确保了领导权的平稳过渡,而对九黎部落战士的合理安排则增强了人族的防御力量。
虽然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但黄帝相信,只要人族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一般是指失去生存资料所有权的人,与炎黄部落的人族对立,他们则是所谓的贵族由来。
黄帝更是将九黎部落联盟的土地收取,整合纳入炎黄部落联盟,更是将有熊部落的那处山谷命名为阳山,也就是后世人族祖地,至于女娲是否在此地造人,那就没有人说的清楚了。
公孙,当时人族贵族之孙的意思,当时人族称谓大多是单字,公孙显然不是姓名,应该是尊称的一种。
黄帝命名阳山的举动,结合仓颉造字后开始整理人族知识,更是将魁的药理、治疗知识以《黄帝内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些的做法让人族的气运化龙,汇入黄帝气运华盖之中。
后世传言黄帝乘龙飞升,不知道与此有多大干系。
但是,气运之龙拱卫的黄帝并没有将此占为己有,他将此龙全部纳入黄金剑中,更是在剑身之上用气运雕刻出不同的画面,剑身一侧是日月星辰,一侧是山川草木,剑柄则是农耕蓄养之术,还有四海一统之策。
文字的草创还是难以满足黄帝此刻的应用,因此整把剑的铭文还是以图画为主,正是这样的规制,即便到了大禹分封九州之时,依旧用图画而不是文字来表达。
黄金剑在之前被黄帝重铸之后已经消除了广成子的影响,此刻用人道气运重铸,更是和人道勾连在一起,这些黄帝有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