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34章 三方态势(1 / 6)

加入书签

    就在陈息全面整顿兵马,准备出关作战之时。

    作战室内,江万年传来一则消息。

    匈奴使臣到访皇城,阐述了大单于的意思。

    先是恭贺陈王攻下北寒关,完成了当初的承诺。

    然后提出一个方案,也就是两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鞑子的计划。

    方案是这样的。

    匈奴大单于出兵20万,从漠北王庭沿着戈壁滩进攻鞑子核心地带,沃野穹原。

    陈王从北寒关出发,一路向西挺进,两路大军最终在沃野穹原,对鞑子形成两面价值之势,最终一举铲除鞑子,平分草原。

    但计划有个前提,就是匈奴连年与大御作战,导致粮食精铁短缺,需要大御支援粮食100万石,作为20万匈奴大军三个月的作战消耗。

    他们共计,要求大御出100万石粮食,再加20万斤精铁,作为出兵条件。

    信件结尾,转达大单于态度。

    匈奴无意与大御争斗,这样对两个民族都是好事。

    此次共击鞑子,平分草原之后,愿与大御修百世之好,签订互不侵犯协议。

    陈息看完信件,眼睛已经眯成一道细线。

    匈奴要粮,这点他已经预见到了,因为自己刚刚组建西北军,叶臻面对与匈奴接壤漫长的边境,压力山大,而他们正是利用这个弱点,想要些好处。

    100万石粮食,对于现在的大御来讲,根本不算问题。

    可真正的重点来了,这里面还有20万斤精铁呢。

    盐铁这个东西,在古代社会可是严加管控的存在。

    即使民间都在限量供应,更何况常年与之交战的匈奴了。

    一旦给予他们精铁,那与资敌有什么区别?

    陈息想了想,匈奴大单于该不会傻到以为,小爷为了让他出兵对抗鞑子,而选择给他精铁吧?

    不对。

    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他们要精铁是幌子,而其真正的目的,一定与这次对战鞑子有关。

    陈息反复看着信件,大脑飞速运转。

    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瞬间笼遍全身。

    试想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