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王维与王缙:盛唐双璧的手足情(4 / 5)
把王缙调回长安,当了左散骑常侍,虽然官比宰相小,但能留在京城,方便兄弟俩见面。
王缙回京那天,王维特意请了假,早早地就站在长安城外的灞桥边等着。看见王缙的马车过来,王维拄着拐杖,慢慢走过去,王缙赶紧下车,扶住他,说:“哥,我回来了。”兄弟俩手拉手,沿着灞桥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就像小时候在蒲州的河边散步一样。
王维后来在辋川别业盖了几间房子,特意留了一间给王缙,说:“等咱们都老了,就一起住在这里,我写诗,你写字,再也不分开了。”王缙笑着答应:“好,等我把手里的事办完,就来陪你。”
那时候的他们,都以为还有很多时间,以为能像小时候一样,一起慢慢变老。可他们忘了,岁月不等人,生死更是无常。
辋川泣别:他临终前写信等弟弟,他回来只见到一座新坟,千年银杏还在等“未竟的相聚”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的身体越来越差,咳嗽、气喘,连下床都困难。他知道时日无多,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王缙——那时候王缙又被派出去办事,还在回京的路上。
王维躺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地问家里的仆人:“你去看看,你家大人(王缙)回来了吗?”仆人每次都摇头,说:“还没消息呢。”王维就叹口气,闭上眼睛,可没一会儿又睁开,好像怕睡着了,就再也见不到弟弟了。
有一天,王维精神好了一些,让仆人拿来纸笔,他想给王缙写最后一封信。他的手一直在抖,字写得歪歪扭扭,每一个字都用尽了力气:“缙弟,兄恐不能待你归矣。辋川的房子已备好,可惜不能与你同游。你要好好保重,多为百姓做事,勿念兄。”
写完信,他把信紧紧攥在手里,慢慢地闭上眼睛,再也没睁开。这一年,王维61岁,死在他最爱的辋川别业里,身边没有亲人,只有那封信,还带着他的体温。
几天后,王缙终于赶回长安,一进城门,就听说了王维去世的消息。他疯了一样往辋川跑,到了别业,看见的一座新坟,还有仆人手里那封没寄出去的信。王缙接过信,读着读着,就蹲在坟前哭了起来,像个孩子一样,撕心裂肺:“哥,我回来了,你怎么不等我啊……”
按照王维的遗愿,王缙把他葬在了辋川清源寺旁的母亲墓边——王维从小就跟母亲亲,跟弟弟亲,死后也要跟母亲、跟弟弟“离得近一点”。王缙在墓前种了一棵银杏树,说:“哥,这棵树陪着你,我也会常来看你。”
后来,王缙当了宰相,权倾朝野,他每次路过辋川,都会去王维的墓前坐坐,有时候带一壶酒,有时候带一张自己写的字,跟哥哥说说话:“哥,今天朕夸我办事办得好,我想起你以前教我写文章的样子了”“哥,辋川的草又绿了,你要是还在,肯定又要写诗了”……
再后来,王缙老了,辞官后就住在辋川,守着王维的墓,守着那棵银杏树。直到他去世,也葬在了辋川,离王维的墓不远——这一次,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现在,辋川的那棵银杏树还在,已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