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2 / 3)

加入书签

去吃饭点好菜坐着等吃就行,不用客人亲自去取菜,服务比较周到,唯一稀奇的一点是那家饭店的菜没有价格,吃完饭看着给。”

    一旁嘴里吃着鸭肉,侧着耳朵听的李晓江,询问道:“三叔,为什么没有价格?”

    李向东按照自己的猜测,总结下语言后解释。

    “因为个体户赚的钱,交完税后全归自己,菜价定的低,会招来附近国营和集体饭店的仇视,但往高了定,别说价格超过附近国营和集体饭店,哪怕是价格一样,都会有人说这家饭店是在搞资本主义,吸劳动人民的血。”

    “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就是我刚跟你说的第一句话,个体户赚钱归自己,国营和集体饭店赚的钱,刨除成本和工人工资这些支出,剩下的利润上交国家集体,两者之间的性质不一样,所以这家饭店不好定价。”

    李向东说的直白,甭说李晓江,李晓波都听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63章孩子的脸,六月的天(第2/2页)

    “三叔,那这家饭店就这样一直不定价吗?”

    李向东摆摆手,“不会的,这个问题工商局一定会出面解决,这家饭店能每道菜能赚多少利润,估计很快工商局会划好红线。”

    他猜测的很对,过段时间后工商局确实给悦宾饭店划好了盈利红线,30%-40%,40是高压线。

    “老三,你们过去吃的那一顿花了多少?”

    目光朝询问的李父看去,李向东回话道:“两只鸭子,一道土豆丝和一道炖豆腐,阿哲给了十五。”

    听到这个数字,李二哥在心里默算一下,“都要按你们这样给,一天不少赚!”

    李向东乐道:“怎么二哥你有想法?”

    “就是想想,咱们家没开饭店的条件。”

    李二哥的这句话不假,老宅就算是把倒座房改成饭店,没厨子也是白费。

    这年头,有好手艺的厨子可不会去给个体户干。

    不过,但凡饭店能开起来,赚钱是真的赚钱!

    九月份的时候,李向东在京城日报上看过一篇报道,讲述的是京城老百姓‘吃饭难’。

    整个京城只有一千五百家国营和集体性质的饭店,但是1979年的京城城镇人口总数已经超过510万。

    也就是说三千四百多人,才能合到一家国营或集体性质的饭店。

    就这,还没算上暂住和城郊进城打零工的人口呢。

    后世好多年代剧的第一桶金,为什么选择开饭馆,除了上手简单以外,改革开放初期在京城开饭店真的非常非常赚钱。

    “爹~肉肉没了~”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