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导弹发动机性能太差,得改!(2 / 3)
p; 听到秦亮这样说,在场的空空导弹专家们,都是频频摇头。
“当然不行!导弹有很多指标,不仅仅有射程,还有机动性的要求,咱们减小翼展可以降低空气阻力,但是机动性就差了!”
“是的,翼展小了,舵面上的力矩就小,调整导弹飞行姿态的控制律也得跟着变化,以咱们的技术实力,很难!”
秦亮笑了笑:“数字电路中,调整控制律不难,至于机动性的要求……咱们得从发动机上修改,你们听说过双脉冲发动机吗?”
衡量飞行器机动性,过载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先进的三代机,过载一般都在9G,飞机很灵活,经常会把飞行员拉出红视和黑视来,导弹不需要有人驾驶,不用顾忌人体极限,一般都在30G以上。
不过……这过载并不是全程都能达到的,发射出去的前段距离,火箭发动机还在推动,这个时候有动力的支撑,过载能力很强,等到进入惯性飞行阶段,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导弹速度越来越慢,舵面力矩越来越小,机动性也是越来越差。到最后,不用说30G了,可能10G都达不到。
所以,9G过载的战斗机甩掉30G过载的导弹,并不是神剧里才有的东西。
“双脉冲?啥意思?”
“在导弹发动机内部,我们用阻燃隔热层,把发动机分成几段,每一段都有独立的点火装置,这样,导弹飞出去之后,不再是一个加速到减速的过程,而是多个,尤其是到了攻击目标的最后一段距离,再次点燃发动机,让导弹用最强的机动性拦截目标!”
双脉冲可不是两段,可以有很多段!
之前的导弹,点火之后,加速向前飞,燃料消耗光之后,进入惯性飞行,速度越来越慢……
双脉冲技术,则是先点燃一段,向前加速,然后熄火,导弹惯性飞行一段时间,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再点燃第二段提速……尤其是,在到达目标之前,最后一段点火,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对手!
后世的远程空空导弹,外形和中距弹差不多,但是射程却是嗖嗖地涨,靠的就是这种双脉冲的独特技术!现在就算是国内固体发射药技术不过关,用了这个方式,也能把导弹射程提升到六十公里!
众人都惊呆了。
这想法,太天马行空了!
“不可能,不可能!火箭发动机内部温度很高,有什么阻燃层能阻止热量传递到后面?”
“是啊,多次点火,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万一中间某次没有成功点火,那导弹的射程就会大幅度缩水,导致攻击失败。”
一群专家们开始摇头了。
“董工,您觉得呢?”
董工深深地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