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Plan A被否定?那就上Plan B!(2 / 3)

加入书签

个便机。快,秦亮同学,把你的计划再给我说一遍!”

    秦亮看了看周围其他人,咱们讨论了一下午,我说了那么多,你们就不能复述一下吗?

    “秦亮同学,咱们觉得还是你亲自来讲最合适,毕竟,你这想法咱们还在琢磨,还没吃透呢!”

    秦亮点头:“好,空军需要全天候战机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米格-21的普通改款,根本就无法满足全天候战机的需求,不管怎么改进进气锥,都无法安装大口径雷达,搜索距离也就二三十公里,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干脆来个大改!”

    “六十年代,米高扬设计局曾经对米格-21进行过一次大改,代号Ye-8技术验证机,它维持米格-21的后机身不变,改成了机腹进气,这样机头就空了出来,可以把米格-23的蓝宝石-1火控雷达安装进去……”

    在后世,132厂曾经给歼七出过一个终极魔改款,也是机腹进气,机头安装大直径雷达,可惜,因为当时有了枭龙,这个项目就只停留在模型阶段,在珠海航展上曾经展出来过。

    秦亮对这个项目记忆犹新,当时,一些喜欢给国产项目找外国爹的人就开始找茬,说这个项目其实不过就是苏联Ye-8技术验证机,秦亮为了驳斥这些言论,也就曾经找过大量的详细资料。

    于是,倒把这改款给吃透了。

    为了追求大迎角的进气效率,三代机普遍使用机腹进气,美国的F-16,苏联的苏-27和米格-29,欧洲的台风……

    不过,对米格-21来说,这种改进属于大改了!

    “机头整体抬高,至于机头增加的重量,可以在机头上增加一对鸭翼来增加升力,实现升力中心和重心的重新匹配……”

    屠老认真地看了半天,然后无奈摇头:“秦亮同学,这个方案听上去的确具备可行性,但是……改动太大,几乎就是全新研制了,哪怕咱们132厂和西工大合作,恐怕也捣鼓不出来,尤其是,前起落架需要穿过进气道,这起落架的修改,咱们也从未涉及过……”

    改动太大,搞不定!

    秦亮心中感慨,果然,屠老是最熟悉歼七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种改型的问题所在:机腹进气,前起落架就得穿过进气道,这样得加长!

    老毛子的Ye-8,为此只能抬高机头,甚至让飞机屁股还有擦地的风险。

    在歼十研发成功之前,国内根本就搞定不了全新的起落架,这也就意味着,秦亮折腾了一下午的设计方案,白费了?

    大家伙有种泄气的感觉,西工大的老师们,果然还是无法贴近生产一线,想法太天真了!

    怎么办?两侧进气?这方案貌似没啥亮眼的……大费周章,改出来性能也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空军能答应吗?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