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贝卡谷地里的防空导弹部队(3 / 6)
易打开目标照射雷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他该怎么选择?
如果来的是无人机,那他们当然不能开机,否则就会暴露自己装备的电磁信号特征,但是,如果来的是真的呢?
“目标距离我们还有二十公里!”
“十五公里!”
终于,马哈茂德顶不住压力了。
“打开目标照射雷达,发射导弹!”
“是!”
1S91目标照射雷达迅速启动,雷达波充斥天空,瞬间,在天空中盘旋的侦察兵无人机,就收到了强烈的电磁波信号。
后方,帕尔马西姆空军基地。
“已经获得对方萨姆-6导弹目标照射雷达参数!分别如下,一号目标,频率……”
埃其翁空军基地。
这是地勤人员最忙碌的时刻,他们站在鬼怪战机的机翼下面,抬着头,快速地将一旁手推车上,十八种导引头的一种,安装到了和麻雀导弹类似的弹体上。
这自然就是专门攻击雷达的反辐射导弹,百舌鸟。
冷战期间,美国佬就开始研制乌鸦星座和百舌鸟两种机载反辐射导弹,其中乌鸦星座中途放弃,只有百舌鸟导弹成功研发了出来,而且还投入到了越南战场上。
它使用的弹体,本来就是麻雀3,所以外观和麻雀导弹几乎一模一样,最关键的诀窍,是在导引头上的。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只能使用最简单的被动直检式比辐单脉冲技术,简单来说,弹头上拥有一个等角四臂平面螺旋天线,天线尺寸正好是目标雷达波长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臂天线接收的信号,形成了上下左右四个波束,相互正交,和导弹舵面形成了四十五度角,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导弹只要偏离轴线,就会在其中一个天线上形成了直流误差信号,经过电路变换之后,形成舵机控制信号,让舵机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听上去很简单,属于模拟电路技术,好像没有任何的智能化,但是在这个时代,空空导弹大部分也都是模拟电路的,全数字电路,也只有东方在用。
这种导弹实现了攻击敌人雷达的任务,但是缺陷也不少,比如说,它只能迎着雷达飞,因为需要雷达的信号来引导,所以在越战中,经验丰富的雷达手会通过突然关机等方式让这种导弹扑空。
对此,美国佬的改进方案就是增加惯性引导装置,只要认准了目标,哪怕目标关机,也会根据惯性继续飞向目标。
另一个缺点,就是导引头覆盖的频率波段太窄,而且这还是物理上的区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