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这就是我一手教出来的好孙子?(3 / 4)

加入书签

汉,没出过这种水平的皇帝。”

    尽管他也知道,英宗的结局未必只是外号那么简单,还得继续看。

    但单凭这些外号,就已经够拉垮了。

    “不过再怎么差,应该也没到宋徽宗、宋钦宗那种程度吧?”

    他皱眉望着天幕,忽然觉得,兴许自己要看个好戏了。

    ……

    贞观时期!

    李世民轻抚胡须,凝视着高悬天际的天幕。

    “明英宗……‘大明真男人?”

    若是以后世百姓的取名风格来看,这所谓的“真男人”,怕不是褒奖,而是嘲弄吧……

    ……

    大宋!

    赵匡胤此刻神情比刚才稍显缓和。

    但一想到往后那些南宋君主的退缩与无能,他的眉头又紧紧拧了起来。

    难道自己的战略选择,真的是错的吗?

    赵匡胤登基之后,便强力限制军权扩张。

    作为从兵变中走出的皇帝,他太清楚武人干政带来的隐患。

    他更明白,那些军中将领,往往荒唐得让人难以置信。

    那个时代,军队之中,连“人吃人”这种事都不是传说。

    压制武将,不止是为了巩固皇权,更是为了整顿军纪,维护人伦。

    可赵匡胤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一方针,会给子孙后代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不知兵、不敢战,成了后世皇帝的通病。

    也正因如此,整个宋朝,几乎成了外族眼中的软柿子。

    “也许,不能再一味打压武将了……”

    “要让后人明白什么叫‘居安思危’!”

    赵匡胤心中低声嘀咕。

    他仰头望向天幕,注视着那个名为朱祁镇的明朝皇帝和其一堆略显刺耳的外号,心情反倒轻松了几分。

    这就像一场考试成绩不理想,却得知其他人考得也差的安慰感。

    原来“搞砸”的不只是自己。

    “宋徽宗”这样的奇葩,不光是我宋家的特产啊……

    从这个角度看,大宋的失败,未必就是制度根本的问题。

    ……

    洪武时期!

    “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