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若非李景隆中途勒令撤兵,北平恐(3 / 4)
身形已显臃肿,但披甲上阵,倒也勉强展现出世子应有的气势。
可形势依旧异常严峻。
原因无他——
一万对五十万!!
北平城内,仅留万余兵力守御。
李景隆则携带五十万兵马,浩浩荡荡而来!
纵使是守城之战,这场硬仗也注定极为惨烈。
李景隆抵达北平外城后,立刻展开精密部署。
他命人在北京九门修建攻城据点。
同时命部攻打通州,意图截断援军之路。
此外,为防朱棣自大宁回援。
又在北平与通州间的郑村坝设下九道营垒,构筑防线,封锁路线。
待这一切布置完毕,北平攻防战遂全面展开!
尽管北平兵力极其有限。
但朱高炽日夜不停,亲自监督城防事务,安抚军心民意。
城内军民同仇敌忾,上下齐心!
燕王妃徐氏,出身名将之家,其父正是赫赫有名的中山王徐达。
在朱高炽与徐妃的携手协防下,前期防务可谓周密得当。
因此,北平初战陷入白热化状态,局势极其紧绷。
虽李景隆兵力浩大。
但攻城之战却难以形成优势碾压。
朱高炽联合守将,将城中防御资源运用得井井有条,寸土必守。
而徐王妃果真巾帼不让须眉。
遇敌不惧,沉着指挥,鼓舞士卒誓死坚守。
她更动员城中妇女协同守军登上城头,投掷石块瓦片。
然后以命相搏,守住一道道防线。
在他们共同努力下,总算稳住了第一波攻势。
即便如此——
北平依旧面临了首次城门失守!
都督瞿能父子身先士卒,率领千骑突袭张掖门,一举突破防线,势如破竹。
然而,就在局势将起之时,忽然接到军令——
李景隆下令:瞿能父子不得擅动,须待大军集结,再行一举攻城!
瞿能父子自是不敢违抗军令,只得强行中止进攻。
就在这迟疑等待的片刻,错失了攻城的绝佳良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