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守得住,尚有转机!而守不住,便(3 / 4)

加入书签

p;   “哪怕北平守住,局势依然被动。”

    “朝廷尚有数十万兵马压境。”

    “该如何一战制胜?”

    身为天策上将的李世民,也不由得陷入深思。

    若换作他亲自领兵,或许还能拼一拼。

    但若站在朱棣的立场,这仗几近无望。

    “朱棣……难不成他确实有奇计,胜我一筹?”

    李世民默默沉思着。

    ……

    在几位皇帝眼中,朱允炆自登基以来,步步误判。

    其一,是活生生逼死了无害的湘王朱柏,使得宗室尽寒,靖难祸根由此而生;

    其二,是轻率放归朝中质子,令朱棣无所忌惮举兵叛乱;

    其三,则是临战易帅,罢免了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耿炳文。

    但纵然朱允炆多有过失,朝廷仍占据明显上风。

    在李世民看来,朱棣的胜率怕是不足三成!

    就算换他自己亲征,胜算也不过四成左右。

    因此,接下来靖难战役的发展,引得众多皇帝格外关注。

    他们都想知道——

    朱棣究竟使出什么神来之笔,竟逆转乾坤!

    或许,这将成为战争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章!

    ……

    天幕画面仍然在继续。

    此时朝廷只有两条路——攻,或守。

    由于明太祖杀尽开国功臣,旧将寥寥;

    而朱棣久镇北地,兵精将勇,朝廷难与之抗衡。

    李景隆接替帅印后,自然选择了主动进攻。

    而在此前朱棣与耿炳文对峙期间,宁王手下的劲旅则成了关键变量——

    成为朝廷与燕军争夺的对象。

    宁王态度暧昧,既未助燕,也未抗命朝廷。

    可藩王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燕王若败,下一个就轮到宁王!

    宁王麾下拥兵不弱,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此时,三朝老臣齐泰再次发力。

    他顾虑辽王与宁王可能助燕,于是建议朱允炆下诏召诸王入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