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如此流传下去,君威安在?纲常何存?!(2 / 4)

加入书签

    阳光渐渐西沉,建章宫的阴影被拖得修长。

    刘彻伫立在史记前,久久不语,犹如要从那古老的竹简中,寻到帝王尊严的答案。

    ……

    蜀汉时期!

    永安宫中,铜铃轻晃,声声清越。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肃然之气。

    刘备披着素色锦袍,坐于楠木案前,手中摩挲着一卷春秋。

    案几上热茶的雾气轻绕鬓边,将他鬓角的白发染得朦胧。

    当天幕浮现出那行字——“明太祖朱元璋曾卖钩子”时,刘备手中的书卷骤然一紧,绢面被捏出深深的褶痕。

    他抬起头,浑浊的眼眸透出错愕与怅然。

    “唉——”

    一声长叹,沉重而无奈。

    他放下书卷,手指轻敲案几,声音低沉,回荡在空寂的宫殿里。

    侍立一旁的内侍连大气都不敢出,只悄悄将冷茶换成新的。

    刘备环顾殿中,那尊从徐州带来的青铜鼎,那幅隆中对手卷,那盏陪伴多年的油灯,每一物都带着旧日漂泊的印记。

    他忆起织席贩履的贫寒,忆起涿郡结义的豪情,忆起寄人篱下的忍辱——

    那些岁月让他深知,贫穷并不可耻,可“失了尊严”,便不配称人。

    “乱世之中,谁不受苦?”

    “可尊严二字,不可抛。”

    他喃喃道,语气里透出沙哑的执拗,“若太祖真有此事,岂不辱没天下君王?”

    这时,诸葛亮执扇入殿,见刘备神色凝重,便已明白几分。

    “陛下,臣闻天幕又显奇文,特来相询。”

    刘备叹道:“孔明,你看,这天幕竟敢污蔑明太祖。”

    “创业之难,吾辈皆知,可再难也当守气节。”

    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声道:

    “成大事者必有志节,明太祖能开万世基业,又岂会行那苟且之事?”

    “此言,多半是后人妄诞。”

    刘备颔首,语气坚定:

    “是啊,我当年受制曹操,虽如囚笼,却未曾失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