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承乾你若若学杨广怕是会令江山毁于你手(2 / 3)
将皇位交给了杨广?&1t;br而玄武门之变,他为何要亲手清除兄长?&1t;br不也是因李渊想左右平衡,险些动摇储位?&1t;br选择太子,至关重要。
&1t;br李世民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意味深长:&1t;br“承乾,你是大唐储君。
若学杨广,怕是会令江山毁于你手。”
&1t;br李承乾听得面色骤白,慌忙跪下:&1t;br“父皇,儿臣不敢!
必以父皇和历代明君为师,勤勉治国!”
&1t;br见儿子如此诚惶,李世民这才露出几分满意。
&1t;br孩子稍敲打敲打就够了,不必吓得太狠。
&1t;br……&1t;br大宋!
&1t;br赵匡胤看着隋文帝,心生共鸣。
&1t;br两人都是一统乱世的开国皇帝,可偏偏后代名声都不怎么样。
&1t;br他望着屏幕中的杨坚,竟有几分唏嘘与惺惺相惜。
&1t;br“文帝仁德,只恨后继者过于暴虐,致使二世而亡。”
&1t;br话落时,赵匡胤瞥了赵光义一眼。
&1t;br意思不言而喻。
&1t;br赵光义装作听不见,垂目端坐。
&1t;br……&1t;br洪武时期!
&1t;br朱元璋对杨坚的评价,多是称赞。
&1t;br但他这人向来口是心非。
&1t;br嘴上说得敬佩,心里却未必当回事。
&1t;br他在南京设立历代帝王庙,&1t;br以祭祀三皇五帝及历代一统王朝的开国之主。
&1t;br总计十六人,其中却缺了三位——&1t;br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
&1t;br理由是:&1t;br“秦、晋、隋三帝,视其功德,难免有愧,故斥而不列。”
&1t;br意思就是,朱元璋觉得他们功绩或德行不足。
&1t;br后来的皇帝延续此庙祭祀之制,&1t;br名单几经调整扩充,但杨坚始终未被列入。
&1t;br结果还是没有始皇帝、晋武帝和隋文帝的身影。
&1t;br始皇帝的缺席还能理解,毕竟两千年来被骂作暴君不绝于耳,连后世的帝王都把他当作反面教材。
&1t;br至于司马炎与杨坚,那就更直接了。
&1t;br他们的皇位,本就是篡得的!
&1t;br要说本事和政绩,他们并非一无所有。
&1t;br可惜篡位触了皇家大忌,更要命的是,他们的王朝都短命而亡。
&1t;br这等皇帝,谁敢供进祭祀之列?&1t;br……&1t;br康熙时期!
&1t;br康熙倒不甚在意杨坚的功过。
&1t;br毕竟不过是过眼云烟。
&1t;br何况杨坚的皇位,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
&1t;br清朝的帝王庙里,自然也没有杨坚的名字,这足以看出清朝对他的态度。
&1t;br“如今榜单过半,朕的名字却仍未出现?”
&1t;br康熙心里盘算的,全是自己上榜的时机。
&1t;br他有绝对的自信,以自己的功业,定能稳居历史十大帝王。
&1t;br“若说千古一帝或许稍显夸张,但前五必有朕位!”
&1t;br想到这里,康熙眼底的忧虑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
&1t;br……&1t;br乾隆时期!
&1t;br“杨坚和明成祖,不过是篡位之辈。”
&1t;br“竟也能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