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一次结局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 / 2)
中透着一种然的自信。
朱元璋没有反驳,只是微微一笑。
儿子若敢造反,倒也是常事,毕竟早晚他都要继位。
倒不如早些让他展露锋芒。
……
回到大秦,朝堂内一片寂静,群臣屏气凝神。
李斯与赵高二人跪倒在地,身躯如筛糠般颤抖。
始皇帝那双威严的眼睛在二人身上看来看去。
篡改遗诏,赐死扶苏——
这笔罪责,实在沉重!
!
始皇没有出一声怒斥,但在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股滔天的怒气。
就在始皇帝准备处理二人时,天幕再次传出了声音与视频。
众人纷纷望向天幕,惊愕地看到,公子扶苏的身影缓缓浮现出来。
他此刻正坐在上郡的军营,目光远眺,仿佛在凝视着咸阳的方向。
天幕中的旁白声音温和却清晰。
【我是扶苏,是秦始皇嬴政的嫡长子,是大秦的继承人。
】
【因为反对焚书坑儒的行为,我与父皇生了冲突,被配至上郡监军。
】
【尽管如此,我仍然坚信父皇所做的事并非全对,术士言之不可信,百姓之罪不应处死。
】
【大秦初立,六国余孽未除,百姓尚未归心。
】
【帝国应当以仁爱之治来引领天下!
】
短短几句话,透过天幕传递出了扶苏此刻的处境与心境。
秦始皇和大殿中的群臣目瞪口呆,显然不明白为何扶苏此刻出现在天幕上。
难道刚才死去的扶苏,还能再现身影?
尽管大家心中疑惑重重。
但也隐约感知到,这位扶苏似乎与先前的那位,完全不同。
始皇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中的扶苏,脸上浮现出一丝难以捉摸的表情。
“嗯?”
随着旁白的声音响起,始皇的表情逐渐变得柔和,甚至带着一抹微笑。
如果扶苏真能说出这些话,那么说明他在上郡的磨砺并没有白费。
他如今已经明白,想要成为大秦的二帝,绝不能仅凭仁慈。
王朝的建立阶段,第二位皇帝的治国理念本应以“仁”
为核心——
需先稳定民心,化解六国余孽的阴霾,最终将天下百姓归顺。
然而,“仁政”
并非等同于“仁慈”
。
没有果敢与决断的手段,如何能够稳固江山?
如何能够制约那些狡猾的文臣,勇猛的武将?
没有强硬的手段,怎能维持权力?
始皇派扶苏去上郡,正是为了锤炼他,磨砺他从仁至果决的过渡。
天幕中的扶苏,已然给始皇带来了满意的信号。
他不再只是个单纯仁爱的太子,而是一位能够面对现实,冷静抉择的潜力继承人。
……
上郡。
扶苏目睹了自己悲剧的结局,心中难免一片黯然。
当天幕再度显现,他不禁抬头,目光定格在其中的那个自己身影上。
这真的是他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