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拿到高星的捷径,你...这是(4 / 5)

加入书签

nbsp;   他坐在柜台后修补一本菜谱,那是他父亲留下的手稿,页脚卷边,墨迹晕染。每一页都标注着不同季节该用的食材、火候控制的心得、甚至还有几句歪诗似的总结:

    【春笋破土时,火要急;人心迷茫处,汤要慢。】

    【炒菜如说话,?嗦则腻;做人如调味,过咸难回。】

    正看得入神,手机震动了一下。

    微信弹出一条消息,来自卫言:

    【钱哥请我们几个聚餐,地点你猜是哪?鸣记二楼包间,晚上六点,不准不来。】

    夏鸣皱眉:“我没二楼啊。”

    下一秒,门外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他走出去,发现原本紧闭的阁楼木门竟然打开了,几个工人正搬着桌椅上来,尤文和魏爱河也在,指挥着布置。

    “你们干嘛?”夏鸣喊。

    “装修啊!”尤文回头笑,“钱哥出资,谭知风设计,乔若宁负责采买餐具。说是你要不开包间,我们就天天堵你门口吃饭。”

    “就一间。”夏鸣无奈,“而且不许涨价。”

    “成交!”众人齐声应道。

    傍晚五点五十分,六位昔日选手齐聚“鸣记二楼”。没有名牌西装,没有闪光灯,只有六双筷子、六个粗瓷碗、一锅刚出锅的梅子蒸排骨。

    钱没道举起搪瓷杯:“敬那个让我们重新学会吃饭的人。”

    “敬夏鸣。”众人齐声道。

    那一晚,他们聊了很多。关于童年灶台边的母亲,关于第一次失败的料理,关于成名后的孤独,也关于那些藏在味道里的遗憾与救赎。

    临走时,谭知风留下一句话:

    “你知道为什么贺禾能赢你吗?”

    夏鸣摇头。

    “因为她做的不是菜,是‘等待’。”谭知风说,“她等一道肉炖烂,等一锅酱发酵,等一个人回家。而你……你是边做边吃,边吃边改,永远在追赶下一顿饭。”

    夏鸣怔住。

    许久,他轻声说:“也许下次,我可以试着等等。”

    一个月后,“鸣记”推出限时新品:**妈妈的生日面**。

    据说,这道面没有任何秘方,只是按照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习惯来做:碱水面煮熟,浇头是黄豆芽炒肉丝,加一个煎荷包蛋,汤底用小火熬了六小时的鸡汤,最后撒一把香菜。

    但每位顾客点单前,必须填写一张表格:

    【您想为谁煮这碗面?】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