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谣言如刀(2 / 5)
声绘色的描述,另一个主妇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恶心的表情。
“你想想,他为什么卖菜还送小葱?不就是心虚,想用小恩小惠堵住你们的嘴嘛!我跟你说,这小子就是个外地来的骗子,看咱们江城人老实,想趁着过年前,狠狠捞一笔就跑路!到时候,咱们钱花了,身体吃出毛病了,找谁说理去?”
“垃圾场”、“毒菜”、“死虫水”、“外地骗子”、“捞一笔就跑”……
一个个恶毒而又极具煽动性的词汇,像一颗颗投入平静池塘的石子,迅速地,在整个西门菜市场,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谣言的传播速度,远比真相要快得多。因为它不需要证据,只需要情绪。它精准地抓住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极度敏感,和对于“外地人”的天然不信任感。
上午九点,当李谨诚和刘军像往常一样,面对着排成长龙的顾客时,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了不对劲。
一个经常来买菜的王阿姨,排到了队首。
“王阿姨,今天想来点什么?新到的冬笋很嫩。”李谨诚热情地打着招呼。
王阿姨的脸上,却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她犹豫了一下,眼神有些躲闪,然后用一种不确定的语气,小声问道:“小李啊……你……你这菜,洗得……真的干净吧?”
李谨诚的心,猛地“咯噔”一下。
他知道,麻烦来了。
“王阿姨,您这话是什么意思?”还没等李谨诚开口,脾气火爆的刘军,就先皱起了眉头,“我们‘家家福’的菜,哪天不干净了?您在我们这儿买了这么久的菜,什么时候吃出过问题?”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王阿姨被刘军的质问,搞得有些尴尬,“我就是……就是随便问问……”
她最终,还是没买菜,只是找了个借口,说自己忘带钱了,便匆匆地离开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顾客,都表现出了类似的犹豫和怀疑。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爽快地挑选,而是拿起菜,翻来覆去地看,凑到鼻子前,使劲地闻,眼神里,充满了不信任。
队伍,渐渐地变短了。
一些原本排在后面的人,在和旁边的人交头接耳了几句后,也默默地离开了队伍,宁愿去旁边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干净的摊位,也不再光顾“家家福”。
“家家福”摊位前,那股热烈、信任的氛围,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猜疑的、敬而远之的气氛。
“到底他妈的怎么回事?!”刘军看着渐渐散去的人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些人,今天都中邪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