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弟十一章-别接那个电话(3 / 5)
和发出声音的设备,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残响”的喉舌。
“孙涛,立刻封锁机房,启动最高级别的物理隔离协议。”沈默的语气不容置疑,“带上你的设备,到我这里来,我们就在现场搭建一个临时屏蔽舱。”
半小时后,一个由铅板和吸波材料构成的简易法拉第笼在机房中央搭建完成。
沈默小心翼翼地将那台仍在自行运转的播放机和磁带一同移入笼中。
他接入了更高精度的声谱分析仪,决心要彻底剖析这个“残响”的内核。
在完全屏蔽的环境下,磁带的哼唱声再次响起。
这一次,声谱仪的屏幕上浮现出更加惊人的细节。
在那些复杂的调制信号之下,隐藏着一组极其规律的脉冲信号,像是一种低频的摩斯电码。
经过快速解码,那组脉冲信号指向了一个明确的地理坐标——老城区,幸福路114号,一栋废弃商住楼的地下二层。
还没等他们从这个发现中回过神来,声谱仪的波形末端捕捉到了一段一闪而过的附加音频。
沈默立刻将其分离并反向播放。
一阵熟悉的电子提示音在机房内响起,苏晚萤和孙涛同时变了脸色。
那是“120急救中心,电话已接通,请讲话”的系统提示音。
沈默的后背渗出冷汗。
他终于明白了。
“残响”已经进化出了智能,它构建了一个完美的“诱捕机制”。
它不再被动地等待被听见,而是主动模仿公共紧急服务系统,诱导那些听到异常声音、感到恐惧或需要帮助的受害者主动拨打“求救电话”。
一旦受害者拨通电话,就等于主动打开了一条信道,让“残响”能够瞬间接入他们所在的时空片段,完成新一轮的污染和传递。
“必须在它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前,切断传播链。”沈默他立刻构思出一个大胆的方案——“反向白噪音覆盖”。
他让孙涛根据声谱分析结果,录制一段特定频段的混沌声波。
这段声波经过精确计算,能够与哼唱声的相位产生完美抵消,从物理层面将“残响”的声音抹除。
随后,孙涛在整个安州精神健康中心的局域网内部署了一个自动脚本,一旦系统内的任何音频设备检测到与“残响”相似的声纹,就会立刻触发,播放这段反制音频进行覆盖。
测试在屏蔽舱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