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别着急烧掉证据(3 / 3)
;当程序启动的瞬间,整座城市的水管都开始微微震颤,像是大地在低吟。
清晨,住在老城区的王奶奶拧开水龙头接水,关紧后却听见水管里传来细细的嗡鸣。
她凑近听了会儿,突然湿了眼眶:“这声音……像极了五十年前广播站的小林,那姑娘说话总带着股子认真劲儿,说‘今天的空气质量报告是……’”
沈墨站在密室中央,看着最后一滴混合液渗入地面核心符文。
整座旧居突然剧烈震颤,墙面的符号线刻爆发出刺目的光芒,所有光流最终汇聚成一道悬浮的金色文字,在他头顶半米处缓缓旋转:“林秋棠,1943年生,市环境监测站首席记录员,2025年4月7日21时10分卒于办公室,死因:窒息。”
这不是推测,而是确凿的宣告。
与此同时,三十公里外的市政府地下三层,尘封三十年的B-3-17号保险柜突然“咔”地一声弹开。
红色封皮的日记本静静躺在里面,扉页第一行是林秋棠刚劲的钢笔字:“今日决议:隐瞒污染,牺牲一人。”守卫冲进档案库时,对讲机里突然传出清晰的女声:“你好,我是林秋棠,我想谈谈那天的事。”
沈墨仰头望着悬浮的文字,喉结动了动。
他伸手触碰那行字,指尖穿过光流时,仿佛触到了某种温热的、带着墨香的东西——是林秋棠的执念,是被抹除者的证言,此刻正透过他的皮肤,往他的血管里钻。
旧居外的天已经蒙蒙亮了。
沈墨低头看向地面,那里的符号线刻仍在微微发亮,像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也盯着这个城市。
他摸了摸颈间的纸铭牌,苏晚萤的体温早就散了,却留下一片温热的印记。
“原来你要的不是复仇。”他对着空气说,声音轻得像叹息,“你要的是被记住。”
悬浮文字突然剧烈震颤,最末尾的“窒息”二字化作星芒,融入他的瞳孔。
沈墨站在林秋棠旧居密室中央,目光死死盯着地面那行悬浮文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