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你上次说的不是开玩笑的?(3 / 4)
形机器人,就相当于把「技能点」都朝着单一方向特化强化,技能点全都点在一个技能上,专精单一功能,从而放大它在专长单一领域的能力,在它的专长单一领域,人形机器人就比不过它。
但当人形机器人具备可塑形变能力后,通过机体结构变形特化成非人形机器人形态,就能获得一个专长型技能。
等于是鱼和熊掌,两者可以兼得了。
可预见,这样的一支铁军,在战斗力上绝对会再次迎来极大的飞跃。
……
随着1500单位的武装人形机器人装载完成,李风庭也不再多留,跟随车队离开了嘉宁市。
让武装人形机器人具备物理形变能力,这并非是陆安临时的想法,而是从一开始搞人形机器人的时候,就已经列在他的技术叠代日程表上。
要做到物理形变能力,陆安需要点亮一项关键科技树。
那就是合成一种全新的金属合金材料,突破所谓的金属「不可能三角」。
在金属的世界里,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高强度丶高塑性和高稳定性。
高强度,即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强,比如需要很大力才能拉断。
高塑性,即材料在断裂前能够承受显着塑性变形的能力,比如可以被拉得很长才断,而不是突然脆断。
高稳定性,即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不发生显着退化。
而这三种特性难以兼得,无法同时达到最优状态,只能三者取其二。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失效更是威胁工程安全的隐形杀手,无论是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每秒承受的上万次高温高压冲击,还是跨海大桥主缆需要承受的百万吨级动态载荷,都亟需突破金属材料的抗循环蠕变瓶颈。
对于金属材料的「不可能三角」这个痛点,陆安心中有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够突破「不可能三角」问题。
解决方案便是合成一种全新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名字都已经在确定: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材料。
该金属合金可打破「不可能三角」难题。
能实现极高的强度,远超顶级航空钛合金,但密度却低得多,接近铝合金。
还拥有卓越的韧性,在承受巨大冲击或形变时,极难产生裂纹或断裂,拥有类似高级防弹材料的能力吸收能力。
此外,具备优异的疲劳寿命,在反覆受力变形下,极难产生疲劳损伤,寿命远超传统金属。
还具备良好的可加工性,虽然制造过程复杂,但最终材料可以通过先进的增材制造和精密铸造技术成型。
此外,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拥有非凡的应变能力与形状记忆/锁定机制。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