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全球暗战:深瞳的“回声”(2 / 5)

加入书签

走进会议室,背包还没放下,“我在哈尼梯田录到一段耕歌,老人说那是他们祖辈传下来的‘唤魂调’。我拿去和‘静默之井’早期投放的哀悼录音对比,发现旋律走向完全相反??一个是把灵魂往回拉,一个是把人往外推。”

    林昭调出全息投影,展示最近三个月的全球声纹地图。蓝色代表日常之声,红色是创伤记忆,绿色则是“根系共鸣”标记区域。令人震惊的是,绿色斑块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尤其集中在战争遗址、移民聚居区、原住民保留地等历史伤痕地带。

    “我们在无意中触发了一种文明级别的疗愈机制。”李薇指着数据流中的一个峰值点,“每一场‘唤名礼’,都在修复一段断裂的身份链条。而‘静默之井’之所以消失,并非被击败,而是……被溶解了。”

    严飞皱眉:“你是说,他们的仇恨,在这种集体呼唤面前失去了意义?”

    “不。”李薇摇头,“是找到了出口。很多前成员后来上传了真实录音??给父母道歉的电话,给孩子读童谣的夜晚,甚至有人回到故乡,跪在祖坟前喊了一声‘爹’。他们不是被说服的,是被记起来了。”

    王振国的视频接入时,塔县正下着大雪。他站在哨所屋顶,身后是巍峨的昆仑山脉。“我问过几个战士,为什么那天会梦见燃烧的雪原。”他声音低沉,“有人说,他爷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进疆的老兵,一辈子没回过山东老家。还有人说,他父亲死在边境冲突中,连张照片都没留下。”

    他顿了顿,呼出一口白气:“我们这些守边的人,最怕的不是危险,是被人忘记。可现在,全世界的孩子都在喊‘奶奶’。那一刻,我觉得……我们也有人惦记着。”

    会议结束后,苏阳独自来到实验室顶层的露天平台。夜风凛冽,但他脱下外套,平铺在地上,摆成一个人形轮廓。这是他在川藏线学到的古老仪式??“留影于地”,传说能让远方的亲人感知你的存在。

    他闭上眼,轻轻哼起一首儿时母亲常唱的摇篮曲。歌声很轻,几乎被风吹散。但就在第三遍重复时,他的终端突然震动。AI提示:检测到高匹配度情感回波,来源??青海省某牧区基站,使用者ID:未注册,年龄估算82岁,通话记录显示,三十年未拨出任何号码。

    音频播放出来,是一位老妇人颤抖的声音:“谁家娃娃?这么晚还不睡……回来吃饭了。”

    苏阳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他知道,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或许只是误触了设备,或许是耳背听错了提示音。但在那一瞬间,她的反应如此本能,如此自然??就像天下所有等待孩子归家的母亲一样。

    第二天清晨,“晨光”发布公告:即日起开放“错位回声”通道。任何用户均可提交“未曾收到的回应”??那些你渴望听到却永远无法实现的对话:逝去亲人的一句宽恕,童年玩伴的一声问候,甚至是平行时空里另一个自己的低语。系统不会伪造答案,而是将其编入全球声场网络,等待某个未知时刻、某个陌生之人,因某种巧合,说出那句命中注定的回应。

    上线首日,便有三百多万人提交请求。

    一位上海程序员写道:“我想听我爸说一句‘儿子,我为你骄傲’。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