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选择一个人(2 / 3)

加入书签

屏幕光线下显得异常清晰而冷静,“一个真正‘完整且强大’的系统,其核心算法应该是透明、可追溯、且完全基于自身能力构建的。

    “依赖外部不可控、甚至带有垄断性质的稀缺资源输入来获取竞争优势,或许能赢得一场比赛,却无法构建一个真正稳定、可持续、具备抗风险能力的系统。这,不符合我的底层逻辑。”

    他的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江静知试图为应婉婷辩解:“她这么做确实有争议……但人是会成长的。也许……在你的影响下,她也能变得更好?”

    余夏的声音斩钉截铁:“可是,她达成目标的方式,我不认同,更不会选择。换作是你,你会选择一个这样的人作为你系统的关键组件吗?”

    这番冷静而锋利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逻辑指令,瞬间冻结了江静知之前的欣慰与一厢情愿。她握着手机,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回应。

    那份“乐见其成”的喜悦,此刻显得如此浅薄和自以为是。

    最终,她只低声回了一句:“我懂了。”

    视频挂断,手机屏幕暗了下去。江静知拉开床帘,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城市的灯火在远处流动,像一串串无法解读的数据流。

    余夏那句冰冷的诘问在脑海中反复回响:

    “换作是你,你会选择一个这样的人作为你系统的关键组件吗?”

    夜色无言,她陷入了更深邃的漩涡。那么,我的标准呢?我的系统核心,又该由怎样的“代码”构成?

    她忽然意识到,她一直在潜意识里遵循着默认的“社会程序”——人到了一定阶段,就应该“成双成对”,就应该寻找一个“伴侣”来完善自己的人生系统。

    她为余夏和应婉婷的可能而欣慰,甚至为自己曾经的阻挠而愧疚,本质上都是被这套“程序”驱动着。

    可余夏的话像一道强光,照见了这个预设的漏洞。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一个人”呢?为什么不能就“一个人”呢?

    她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轨迹:从父母离异后的独立,到独自上大学、做家教负担生活,再到如今在实验室里找到归属和价值感……她的系统,其稳定性和效能,从来都不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接入之上的。

    相反,正是那些独处的、自我建设的时刻,赋予了她最核心的韧性和力量。

    金老师的话也在耳边响起:“真正的完整,是先成为自己这座大厦坚实的地基,而不是急于寻找另一座大厦来依靠。”

    她开始审视自己对“恋爱关系”的渴望。

    那究竟是源于内心的真实需求,还是仅仅源于对“常态”的模仿和对“孤独”的恐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