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商银行分公司(2 / 3)
p>“林悦也是,这么多年攒下的家底,就这么由着他胡闹?”
无论是昔日同事、业内朋友,还是不甚理解的亲戚,话语里都充满了看笑话的意味。
但凌峰和林悦,像是两棵根系紧密缠绕的树,在风雨中彼此支撑,岿然不动。
凌峰身上那股曾在城市金融界崭露头角的锐气与精明,迅转化为开拓乡村市场的坚韧与务实。
他脱下名牌西装,换上最普通的夹克和耐磨的裤子,骑着二手摩托车,深入增城的田间地头、果园鱼塘。
他不再谈论高深的金融模型,而是学着用最朴实的乡音,和农户聊荔枝的收成、水产的养殖周期、农家乐的客源。
他仔细记录着每一个微小经济个体的现金流特点、潜在风险和最迫切的需求。
裤腿沾满泥点,皮肤被晒得黝黑,但他眼神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而林悦,则成了他最稳固的后方和最缜密的“参谋长”
。
她利用自己曾在金融机构负责风控与合规的专业优势,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与耐心,开始系统地梳理凌峰带回来的第一手资料。
她在那个临时租用的、简陋的办公室里,对着几台淘换来的二手电脑,夜以继日地构建着适合本地农村小微客户的风险评估体系、设计灵活便捷的信贷产品流程草案。
她同时开始着手草拟一份极具说服力的、关于广州农商银行(筹)与广州银行未来合作模式的战略构想方案。
她知道,空有理想和热情无法打动像广州银行这样成熟的金融机构。
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合作切入点。
几个月后,当凌峰带着初步成型的构想和一份数据详实的市场分析报告,再次走进广州银行总部大楼时,他面对的已不再是同情或嘲讽,而是惊异与审视。
他不再是那个“冲动离职”
的前高管,而是一个带着具体方案和巨大潜在市场价值的合作提议者。
他向总行的决策层阐述他的愿景:“广州银行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风控体系和丰富的金融产品,但在最基层的农村市场,尤其是针对小微农户和个体经营者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上,存在天然的触达盲区。
而我们,立志成立的广州农商银行,目标就是深深扎根于此。
我们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产业特性和信用逻辑。
我们可以成为广州银行在农村市场的‘毛细血管’和‘前哨站’,代理部分适合农村的标准化金融产品,联合开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信贷产品,共享经过验证的客户信用数据……这不仅是帮扶,更是开辟新的、广阔的业务蓝海,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选择。”
他的提案,数据扎实,逻辑清晰,切入点精准,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农村市场的深刻理解。
这远远出了总行管理层对一个“返乡创业者”
的预期。
与此同时,林悦也在幕后运用她积累的人脉和出色的沟通技巧,与总行一些关键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着非正式的、却卓有成效的交流,逐步化解可能的阻力,为合作构想铺路。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质疑的声音始终存在:政策风险、操作难度、潜在的坏账压力……每一次会议,每一次磋商,都伴随着激烈的辩论和反复的修改。
凌峰常常在增城和广州市区之间奔波,带着满身疲惫和新的修改意见回来,与林悦一起熬夜调整方案。
最艰难的一次,合作谈判因一个关键条款陷入僵局,似乎随时可能破裂。
那天晚上,在租住屋的灯光下,凌峰眉头紧锁,沉默地抽着烟。
林悦没有多问,只是给他续上热茶,然后坐到他身边,拿起那份被划得密密麻麻的合作框架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