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展银行(2 / 3)
了。
第三章:浦江边的初遇
一个月后,上海浦东新区。
凌峰和林悦站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玻璃幕墙前,看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和远处黄浦江的粼粼波光。
林悦的米色风衣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她裹紧围巾,忽然笑了:“三年前我们看规划图,现在站在实景里,像做梦。”
凌峰从公文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浦银行的要求:团队架构、业务方向、风险控制……他翻到某一页,指着“对公业务创新”
几个字:“悦悦,我们能不能把在哈尔滨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带过来?东北的制造业客户,上海的外贸企业,或许能碰撞出新的东西。”
林悦的眼睛亮了。
她想起在哈尔滨时,他们为一家农机企业设计的“订单+融资”
模式,帮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也让他们在总行年会上拿了创新奖。
那时她就说:“这种模式,不该只困在东北。”
“好。”
她点头,“不过上海的市场更复杂,我们要先做调研。”
两人正说着,身后忽然传来个带上海口音的声音:“凌总?林总?”
回头,是浦银行对接部的王经理,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份文件:“可算找到你们了!
总部刚批了你们的独立事业部,这是办公场地钥匙,在国金中心二期。”
他顿了顿,又补了句,“不过……场地有点小,只有三百平。”
凌峰和林悦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三百平?在哈尔滨时,他们的分公司只有一百平,挤着二十个人,连打印机都要轮流用。
可他们照样做出了业绩,做出了口碑。
“够了。”
凌峰接过钥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四章:创业者的夜
深夜的国金中心二期,二十三楼。
凌峰和林悦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陆家嘴的夜景。
灯光如星河倾泻,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明天要开始招人。”
林悦揉了揉酸的肩膀,“小陈说,他在哈尔滨联系了几个老同事,愿意过来。”
凌峰从公文包里掏出份名单,上面写着“团队架构”
:对公业务部、风险控制部、市场营销部……每个部门后面都空着名字,等着他们去填满。
“悦悦,”
他突然说,“我们是不是太急了?哈尔滨那边刚结束,就急着来上海。”
林悦走到他身边,手指轻轻搭在他肩上:“三年前我们调去哈尔滨时,也有人说‘太急了’。
可我们去了,做成了。”
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在耳语,“凌峰,我们不是在逃,是在追。”
凌峰转头看她。
她的眼睛映着窗外的灯光,亮得像两颗星子。
他忽然想起他们结婚那天,司仪问“你们为什么选择彼此”
,林悦说:“因为他让我觉得,和他一起,什么都能做成。”
那时他笑了,现在他依然笑。
只是这笑里,多了份历经风雨的笃定。
“对,”
他握住她的手,“我们在追,追一个属于我们的金融时代。”
第五章:破晓
三个月后,浦银行独立事业部。
凌峰站在会议室前,看着台下二十张年轻的面孔——有小陈,有从哈尔滨跟来的老同事,也有新招的上海本地人。
他们面前摆着笔记本,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
“今天是我们事业部正式运营的第一天。”
凌峰的声音沉稳有力,“过去三个月,我们做了市场调研,设计了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