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蛛丝马迹(2 / 3)

加入书签

静室中,面对那件玉壶春瓶。他不再进行大范围的感知,而是将心神极度凝聚,反复触碰和解析瓶身上那处带有异常情绪波动的缠枝莲纹。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且进展缓慢。那些残留的情绪碎片太过微弱和模糊,稍纵即逝。但他凭借着日益精进的《鉴古心经》和那份不放弃的执着,一点一点地剥离、辨析。

    渐渐地,一些更加具体的碎片开始浮现:

    ……不再是宏大的“避祸”概念,而是一个特定的场景:深夜、烛光、几个人围坐低语、气氛紧张……

    ……一个模糊的地名音节,似乎是“……德镇”?还是“……zhen”?

    ……一种烧造瓷器时特有的烟火气和泥土味,比普通使用痕迹留下的气息更加本源和强烈……

    ……还有一丝极其微弱的、与瓶身青花料似是而非的特殊矿物气息,这气息让他联想到之前接触过的某种景德镇特有钴料……

    所有这些碎片,都隐隐约约地指向同一个方向——江西景德镇!

    与此同时,林清瑶那边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她兴奋地拿着几份刚打印出来的资料找到陈墨白:“墨白,有线索了!景德镇的朋友反馈,从画风和青料成分的细微差异看,这件瓶子很可能出自光绪末年景德镇一个名叫‘范记窑’的民间窑口。这个范记窑规模不大,但据说当时以承接一些特殊定制订单闻名,后来很快就没落了,史料记载很少。”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激动:“更重要的是,我在一份海外研究清末洪门(天地会)分支的学术论文附录里,发现了一个名为‘承安堂’的慈善机构记录,其活动时间与光绪末年吻合,主要据点之一就在景德镇!论文作者推测,‘承安堂’可能是洪门某个派系用于联络和筹集资金的外围组织!而‘承安’二字,与司徒先生提到的‘承安会’仅一字之差!”

    景德镇!范记窑!承安堂(会)!

    陈墨白感知到的碎片信息,与林清瑶查到的史料线索,完美地交汇在了一起!

    一切迹象都表明,这件青花玉壶春瓶,极有可能就是光绪末年,景德镇某个与秘密会社“承安会”(或“承安堂”)有关的窑口(范记窑)烧制的特殊信物或凭证!它可能用于成员之间的身份识别、信息传递,或者记录了什么重要的秘密。司徒先生的祖上,很可能就是该会成员,在某种危急关头(避祸),携此瓶远走南洋!

    而瓶身上那缕与“山鬼”同源的诡异气息,则暗示着,“承安会”与“鬼工门”之间,或许在历史上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这无疑为追查“鬼工门”和“先生”提供了全新的、极具价值的历史维度!

    “我们必须去一趟景德镇!”陈墨白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坐在家里查阅资料终究隔了一层,只有亲临其地,探查古窑遗址,走访可能知情的后人,才有可能揭开这跨越百年的谜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