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灵台清明(2 / 4)
那是匠人手指反复摩挲、心神灌注之地!
他猛地站起身,动作之大把旁边打瞌睡的小泉吓了一跳。
“墨…墨白哥,咋了?”
“没…没事!你继续!”陈墨白声音有些发颤,压抑着巨大的兴奋和震惊。他快步在店里转悠起来,目光扫过一件件熟悉的器物。
他拿起一只民国粉彩小碟,感知力聚焦,一丝匆忙和敷衍,彩料勾勒略显潦草。 他拂过一件清中期青花笔筒,感知力深入,一种沉稳和自信,运笔流畅,布局从容。 他甚至摸了一把师父闻成海常用的黄花梨算盘,感知力轻触,感受到的却是师父往日拨算盘时的那种精打细算、偶尔为生意发愁的焦虑,以及长年摩挲留下的温润包浆感。
真的!是真的!
他的能力进阶了!在能够精准控制感知深度和焦点之后,他竟然触及到了一个更微观、更神奇的层面,捕捉器物制作过程中,创作者残留的情绪碎片!
这不再是冷冰冰的历史记录,而是带着温度的生命印记!
《鉴古心经》里似乎隐约提到过“物有餘情,匠心有痕”之类的玄乎话,他当初只当是比喻,没想到竟是真实不虚的境界!
接下来的几天,陈墨白完全沉浸在了这个新奇发现的世界里。他像是拿到了一个新玩具的孩子,乐此不疲地触摸着所能接触到的一切老物件。
他发现,大部分传承有序、精心制作的器物,上面残留的情绪多是正面的,专注、喜悦、自豪、期待。一件精美的官窑瓷器,可能蕴含着画师绘制时的精心雕琢和烧造成功后的欣慰;一方好的端砚,能感受到石匠剖石时的谨慎和打磨时的耐心。
而一些粗制滥造、或者被迫赶工出来的东西,则往往带着敷衍、焦虑甚至怨气。一件修补过的器物,除了原本制作者的情绪,还能感受到修补匠人的无奈和将就。
他甚至能通过感知这些情绪残留的强弱和清晰度,来辅助判断器物的保存状况和流转经历。情绪残留清晰而集中的,往往是原装原配、未经太多折腾的;而残留模糊混乱的,则可能经历复杂,甚至被多人长时间使用或改造过。
这种能力,让他对“物皆有灵”这四个字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每一件古物,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段情感的凝结,一个瞬间的永恒。它们沉默地记录着创造者的心跳,使用者的体温,时代的呼吸。
这让他鉴定器物时,又多了一个极其隐秘而精准的维度。有时甚至无需看工艺细节,只需感知那情绪残留的“味道”,就能对器物的真伪、档次有一个模糊却往往准确的直觉判断。
然而,福兮祸所伏。
这能力的另一面,也很快显现出来。
这天,一个穿着体面、却眼神闪烁的中年男人来到店里,神秘兮兮地掏出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