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琉璃陈(4 / 5)

加入书签

  经过这么一闹,陈墨白这名号,算是在琉璃厂这片儿彻底传开了。

    而且不知道谁起的头,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琉璃陈”。

    这外号听着普通,却大有讲究。一是点明他是琉璃厂的人;二是暗示他眼光毒,看东西透亮,像琉璃一样;三嘛…也暗戳戳指他那次用“琉璃盏”换师父平安的事,说他这人重情义,是块材料。

    没几天,这“琉璃陈”的名号就越传越响。

    有说他手指头开过光,摸一下就知道东西真假年代的; 有说他得了闻成海的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还有传得更邪乎的,说他能跟古物说话,晚上那些老物件都找他唠嗑…

    陈墨白听了这些传言,真是哭笑不得。他倒是真想跟古物唠嗑,问题是那“手感”时灵时不灵,而且唠完嗑还脑仁疼,谁爱唠谁唠去!

    这名气带来的好处是,他偶尔溜达出来,街面上一些相熟的摊主店主,对他客气了不少,有时还会主动拿东西请他看。坏处是,他明显感觉身后盯着他的“眼睛”更多了,阿杰看他的眼神也越来越冷。

    但他谨记金爷的“谦”字诀,对外一律谦虚,说是运气好,蒙的,师父教得好。有人拿东西来问,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也只说些模棱两可、不出错的话。

    他把更多精力,还是放在了秦远山的“产业园”里。借着“低头干活”的机会,他暗中观察,默默记忆。

    他发现,这里流出的高仿品,都有一个极其隐秘的标记,或者是在器底釉下用特殊针尖划出一个极微小的符号,或者是在书画的装裱材料里织入特殊的暗线,普通人根本发现不了。这标记,似乎是区分不同批次、不同流向的暗号。

    他还发现,阿杰每隔几天,就会亲自将一批处理好的“精品”,打包塞进一些看似普通的工艺品箱子里,由一辆固定的厢式货车拉走。那辆车的车牌,他偷偷记下了。

    他甚至凭着那偶尔灵光的“手感”,大致摸清了库房里哪些东西是真正的老货(准备偷梁换柱走私出去的),哪些是高手仿制的赝品(准备投入市场坑人的)。

    这些发现,他都死死记在心里,不敢记录,更不敢对外人言。

    他知道,自己就像在刀尖上跳舞,在深渊边徘徊。这“琉璃陈”的名声,是护身符,也可能是一道催命符。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摸了摸怀里那半块温润的玉璜,又想起医院里日渐好转但依旧虚弱的师父。

    这舞,还得继续跳下去。

    至少现在,他不再是那个只能任人拿捏的学徒陈墨白了。

    他是“琉璃陈”。

    琉璃厂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