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乡村求助(2 / 3)
p; 陈墨白没急着看东西,先是对着三兄弟和围观村民拱了拱手,朗声道:“各位乡亲,我们是受王老五大哥所托,来看看这几件老物件。东西是祖上留下的,是福分,别为了它伤了和气,那就不值当了。我们先看看东西,断个代,估个大概的行情,具体怎么分,还得你们自家兄弟商量着来,我们绝不插手。”
这话说得入情入理,紧张的气氛稍稍缓和。
陈墨白这才蹲下身,仔细查看起来。陶罐是北方常见的黑陶,造型古朴,罐身有简单的弦纹,入手颇沉,带着一股浓郁的土腥气和岁月沉淀的凉意。他不动声色地运转“触灵”,感知到的是一股属于清末民初普通庄户人家的、略显沉闷朴拙的气息,并无什么出奇之处。罐里的银元主要是民国三年的袁大头,还有少量光绪元宝、船洋,铜钱则杂一些,从康熙通宝到民国铜元都有。
林清瑶拿出便携设备进行拍照、测量,并将一些特征迅速与工作室数据库进行远程比对。“陶罐形制符合晚清民国北方民窑特征。银元初步判断为真,市场价值相对透明。”她低声对陈墨白说。
顾青山则对那些铜钱和陶罐本身的材质更感兴趣,他拿起一枚铜钱,用放大镜观察锈色和钱文,又用手指搓捏一点陶罐上的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
“东西都不算稀奇,”陈墨白心中有了底,站起身对王家兄弟说,“这几个陶罐是晚清到民国的东西,就是那时候普通人家用的。里面的银元、铜钱也都是真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按现在的市价,总共加起来,大概值这个数。”他报了一个不算高但也不算低的价钱。
听到这个具体的数字,三兄弟的表情更加复杂了。钱不算少,但也没多到让人失去理智,更显得之前的争吵有些可笑。
“那……那该怎么分?”老大梗着脖子问。
陈墨白笑了笑:“怎么分是你们自家的事。不过,我多说一句,东西是祖上一起留下的,血脉亲情更是祖上传下来的。为这点浮财,坏了兄弟情分,将来孩子们说起来,脸上也无光。依我看,不如平分,或者商量个大家都觉得公平的办法。几位老哥都是明事理的人,肯定比我们外人更懂这个道理。”
他这话软中带硬,既给了台阶,也点了要害。王老五在一旁连连称是。三兄弟面面相觑,之前剑拔弩张的气势渐渐消了。
就在这时,顾青山却轻轻“咦”了一声,他拿着一个破损最严重的陶罐碎片,指着内壁一处极其隐蔽的位置,那里有一个用尖锐器物刻划的、看似随意却结构奇特的符号。
“陈小友,你看看这个。”
陈墨白接过来,初看以为是工匠随意划的,但当他凝神感知时,却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但与《物灵谱》中记载的某种民间工匠标记颇为相似的意念残留!那是一种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的朴素愿望,与这农家老宅的气息隐隐相合。
“这不是普通划痕,”陈墨白对王老五说,“这可能是当年制作这陶罐的工匠留下的祈福标记,有点讲究,算是给这老物件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