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异疆建城(2 / 7)

加入书签

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将心比心,别人的军事力量跑到我方传统控制范围内,突然起了一个城?这是干啥,想割老子地?什么无主苦寒之地,我国土虽大,一寸都不是多余的。边疆苦寒之地刷新蛮族的麻烦,每朝都有。

    宣冲在关注到了双方理解差异后,小心翼翼试探。因为按照传统陆权国家思维,请外来势力解决问题,这个外来势力趁机落脚,会产生一种“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戒备感觉。

    宣冲:似乎压根没把我当作“麻烦神”,哦,我们的兵力在他们眼里还不够强,所以不算威胁。

    于是开始反省自己存在“思维模式”盲区。在对着地图仔细思考后,得出了这是“农耕思维”和“海洋思维”。

    农耕文明是以“土地生产”为国策。故对土地是相当敏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所以前世东方,哪怕是列强在自己周边占据了一个先前自己没开发的岛,都浑身不自在!

    海洋思维则是以“贸易线”为基础,周围是否被割让一块地,不是最优先需要注重的,而你这块地有没有威胁我的商业线路,才是最重要的。

    而土地?在没有特殊资源的情况下,当一方武装派系愿意独自出资建立城池,那么这个城池就属于该派系。

    在海洋思维眼里,我拿了一个你没有开发过的小渔村,建立成一个大城市后,你就突然要收回?这是非常不合理。——所以东西方在宣冲前世那个阶段就“港”的问题产生了强烈价值观碰撞。

    日不落在已经放弃了大片殖民地时,却唯独想要再保留自己在东方那一颗明珠,甚至不列颠议会保守派觉得自己占了几分理。也就是这个缘故。

    重新确定了“思维模式”后,宣冲开始确定自己和盟友之间的“边界线”。

    显然,对这个羽族小城邦国王来说,“土地”不是与盟友之间的第一矛盾,而盟友能否履行军事同盟才是。

    在长桌前,宣冲看着本地羊皮纸地图,表明在狮鹫城没有恢复之前,会派遣一支三百人的部队常驻在五里之外的驻地里。

    狮鹫城的国王和贵族非常满意,在结束对话后,穿着华丽丝绸,很认真对待这次会议的紫杏(森林羽族)对宣冲说道:“大人,这样一个被削弱的城邦,您不必过于在意他们的界限。”

    简而言之就是,宣冲太礼貌了。

    宣冲看着这个侍女,微微一笑:“你啊,还没有适应我们爻人的想法,当然我也没有适应你们的想法。”

    羽族城邦中虽然自诩文明,但是在外交上还是保持着“强者通吃”的精神,但是宣冲这边:“盟友和盟友之间要保持“边界感”。”

    宣冲:因为我这边是要以十年百年为基础谋大利,确定各自核心利益的边界线后,会知晓阻力在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