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没有巧算的死扛(2 / 6)

加入书签

p; 面对雍,夏,星三州的兵马全部接战;玉州的赵诚,将手令发到南边的郴州,调动那儿部队集结朝着襄州(东华郡所在)进发,即“马二进三”。

    五月中旬,赵诚再派遣了一名将领,王遇山。赵诚让他带领着三千精兵为先锋,去东华江水一道北面支流组织船舶,预备进入江河中作战。

    棋子落下后,实地景象中;滚滚江水上,堵塞满了船舶。

    赵诚倾泻半个国的匠人之力,打造的艨艟小船沿着江水进军。

    水陆并进直取东华郡。

    而这一次,宣冲却没有把最精锐的力量派出来,同样是五月中旬,在东南边推进了一个卒,即“卒7进1”,派出二线部队增援东华郡,这一路由文四亭带领。…

    如此一来,战线在东部也打开了。

    这几番落子后天下震惊。此时各路豪杰们也都纷纷把目光投射到他们绝对不看好的武源常浱国这儿。

    …棋局之外,观棋者皆骇然…

    整个天下都没想到,赵诚打偏安一隅的武源常能够打这么大。

    因为在赵诚那些幕僚们预计中,己方这多路进攻,浱地各个方向的镇守们会因为大势已去,纷纷收缩。

    届时各路大军齐进,汇聚乐浪城下,歼灭武源常最核心的主力部队后,就能传檄而定。

    毕竟武源常这些年来,集齐了“众叛亲离”“穷兵黩武”“刚愎自用”等诸多亡国之相。

    历史上所有偏安一隅的政权被灭,就像钉子戳气球。只要在一个点戳破,原本还地盘庞大的国家瞬间就没了。

    蜀汉是这样,历史上南朝也是这样,甚至现代傻大木,亚述也是这样。

    为什么呢?大国、强国打小国、弱国。由于“强弱”在战前已经分明了,小弱国的人心是不齐,所以只要干死死硬派系后,偌大国家立刻就投降了,到处都是投降主义谋士来领路。

    大爻现在的诸多士人(大爻所有旧的文化阶层)眼里,现在浱国和昊国的强弱已分。战前南浱的诸多士人们都纷纷来投昊国,这岂不是强弱已定?

    现在浱国内的百姓,最好结局就是迎接王师,乖乖的躺在砧板上做肉。

    最终昊国的赵诚会根据此地多年财富积累情况,给浱国本土势力们一个能保全本地势力的机会。

    “有识之士”也认为:武家也应该早点归降。且在赵诚大军发动前,现在投降是最好的机会。

    “有识之士”的理由:赵诚会因为“武源常在乱世守住一方净土,颇得当地人心”的情况,给宣冲封侯,来安抚地方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