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求同存异,战略收缩(2 / 6)

加入书签

自动排列入位,这是自己掌握了重要资源后自发的定位。

    而大国强国出使弱国的使者,在本国内其实地位并不高。因为就算是再怎么争取,朝贡的资源是天朝定下来的。所以汉使态度嚣张,但并不会积攒口碑,插手弱国内部体系,哦,除非这弱国内有和亲公主。

    故第二个千禧年之间,东亚之所以那么混乱,是因为这片“礼法”文化区域内,原来作为“礼法”体系核心的老大,在迎接外部冲击时,科技和军事上一败涂地。

    那段时间内,“宗主”缺位的情况下,在风口上起飞的家伙们各有心思。

    曰一度有野心,凭借自己的经济科技实力,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礼法体系;而新罗想要的,则是以米为新的中心,然后自己能在在世界第二等中排在一流位置。

    可随着最正宗“宗主”以硬实力回归后,这两货发现自己过去几十年依靠“重新排位”积累的资本,正在以恐怖速度流逝。过去的打算逐渐成了笑话,并且得罪了真的老大,过去所享受的高排位,可能要被打到与交趾一桌。所以开始了上蹿下跳的外交,而它们的外交操作其实也与西方小国不同,显得相当拧巴。一种“害怕爹,希望爹放过,但是又不想认爹”的模样。

    真的站在第三方角度回顾历史:曰,新罗,乃至东方巨龙,作为传统东方国家,其实都不会“地中海文明”的密谋式外交。

    因为一个个都按照自己掌握的核心资源的量,沉默的在礼法中给自己进行了定位!

    一个个都蹲在自己所认为的礼法位置上,做不出出格的事情。

    只有感觉到自己的核心资源流失,会导致“位阶”掉落才会行动,而行动往往是不理智的串联。

    那些小国们当时意识到:旧爹归来后,是所有涉及话语权的产业全都要!桌子要独占,原来上桌的,都要踹下去。故,相当焦虑。

    这种“焦虑”,追溯历史最早可见于春秋时期,齐国霸权消失后,宋国积极会盟称霸就是如此。

    海洋性国家不同,大国为了利益,往往会做出,在东方人眼里“与小国无二,没面皮”的事情,而小国呢,也是非常大胆灵活的周旋于大国间。找到机会,不顾后果就直接挤到桌边,丝毫不顾自己是坐在桌边,还是被端到桌边。

    所以羽族的“串联”形成了一个针对爻人的排外派系,是必然。

    而串联是否具有可行性,完全是靠负责“串联”的人是否有一个清晰的头脑,能够把握到各方利益的中心。

    在宣冲眼里,鲁尔格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串联者,他渴望荣耀,所以领导兵团继续抵抗;但是害怕承担责任,在该撤退时候并不敢下达命令;且事到临头自己要面对刀剑时,又转身就溜了,这又是胆小懦弱。

    关于这类串联者的情况,《韩非子·五蠹》中就被标注为“言谈者”(即纵横家),对其要素有详细讲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