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兵家”断档(3 / 6)

加入书签

竟不考不知道,一考一个不吱声。

    …回顾自己水平…

    28年的出关,自己在兵家体系上才初步搞清楚万人级别以上多个营地之间部署,才学会把营地扎好,各军之间通报联系,至于总战线指挥,怎么缜密地连营数十里,锁死对方,不让对方穿插奏效。这些还得学。

    于是乎,武飞拿着南疆堪舆图,已经在筹备下一轮出关要备考的东西。

    这兵家排兵布阵所需要的“经验值”还得从南疆这个菜鸡头上薅。

    …试卷正在快速打印中,五个学分大题,已经就绪…

    北方的大营中,赵诚正在钻研面前那三尺见宽的绢布地图。

    尽管已经入手三个月,他仍然对这张绢布上的地图相当感兴趣。他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活灵活现的山川版图全貌。

    赵诚一有空余的兵力,就让麾下的骑兵去周围的山川中丈量,然后他在笔画地图上添加几笔。现在这张绢布地图比一开始要详尽多了,其地图上山川上,有穿行的野猪和狍子,河流中有蛟类,鱼鳖。

    陆郡大战后,国泰军上下无不对这位新任的大将军拜服。

    在众将领问到其为什么能算准大爻的陆郡大军调度会出现致命失误,让粮仓防御空虚时。

    赵诚:“胜负之数,或决定于战场,或决定于朝堂。尔等或许对战场上的胜负了若指掌,但未算敌国将相不和。“

    …大国对小国国战突然拉了,往往是内部问题…

    正如赵诚所算,此时大爻陆郡大败,丧师的将军爵位被削,但朝堂的衮衮诸公反过来会遮掩问题。

    例如新任命的大司马则认为此战中也有亮点,那就是去前线督战的周王殿下在此战中临危不乱,快速整肃了大爻兵马,为大局压住了一枚定海神针。然而这枚“定海神针”随后被调回了爻京。

    这位周王殿下是戍帝的第三子,自渤王谋反后,他就是现如今储君唯一的人选。也是现在朝堂上诸多大臣愿意辅佐的对象。

    奈何周王虽然聪慧熟读经义,却有那么一份文弱,故在戍天历二十八年,朝廷十位保官共举周王去北疆督战。——这一督战,就督战出这种“大败中定海神针”的功劳出来。

    而这就是王朝中后期,统治阶层为什么那么倾向于愚民的原因。因为啊,只有愚民,他们才能通过信息差保持优势,但凡是读过一点书,能够完成对信息差推演的寒门,都会觉得,上面有些人啊,没啥本事!

    赵诚就是如此,此战之前他就对敌我双方那些重要职位上人的本事,有了一本清清楚楚的账目。

    在营中,赵诚面对众将疑惑,熬不过他们真的想要一个“兵书”能给的解释。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