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文气衰竭, 册封山河(2 / 6)

加入书签

    燕地的文治体系,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啊!

    现如今“文治人才”目前是世家垄断,原因很简单:宗族足够大,牵涉各行各业;在家中能够听到“农商等各种新奇事情”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格局。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子弟们,在读文章,做事情时,因为拥有这种隐形资源,才会从全局,多方利益的角度进行考虑。

    燕地现在生产是靠着农奴,农奴们的团体再大,农奴之间的讨论也缺乏格局。而农奴之上的主子们,也不会形成生产讨论交流会。

    宣冲联系前世,历史上辽域几次强大兴起,要么是中原上升道路堵死了,人才溢出,要么是中原战乱,一些家族避祸北上,甚至还可以是弱宋抑武太盛,北边南下打草谷抓人,顺便把读书人也都抓出去。如此才能维系正儿八经的帝国体制。

    而一旦这样的帝国入关后,在关内定都后,那些最优秀治理人才,也都跟着跑回关内了。然后黑土地的田亩丈量,户籍考核,以及河道规划这些必要的工作就没人抓了。

    可以说,一百年后,曾经在黑土地上打造过的基层治理,必然会随着人才流失而崩坏,文明倒退。

    武飞:如果是我来治理燕地,那么必然是强化升龙城和渤地城池之间的港口直达政策,让升龙城变成一个容纳各行各业的大都市,蓄养人文,让基层治理维持住。但是——武恒羽对自己打下来的地不上心啊。

    武飞拍了拍自己面庞,苦笑。他忘了,其实他呢也是特殊,他搞出的“文治体系”都是不可持续的。

    从人文的来源来讲,武飞是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在现代教育下,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观察,遵循着一个“时时刻刻”建立规划调节的习惯。

    武飞这种打下来一个地方,就立刻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做规划,每隔一年对该地区各个地方的利益矛盾、潜在冲突列表,然后针对性做调整。——是这个时代不可能有的。

    哪怕是现在最优秀的世家子弟,也不会这么“时时刻刻地为俗世扰念”。

    用褒义词来描述宣冲的治理心态,那就是“殚精竭虑”了。

    武飞吐了一口白气:“暂且不管这里,未来这里也不是我的控制区。”

    渤燕之地,是武飞文治的练手地点。武飞总结经验完毕后,回去是要兴办学堂,编写“士农工商”运转基础原则下的教材的。

    …秋日,收粮,欢庆…

    十月份,升龙城,武飞在城主府外,看着街道上热热闹闹的。因为这里现在举办着庙会,而在庙会上最为焦点的,就是一个个道人正在做法事。

    随着一道甘霖从法坛中落下,一阵阵“神仙保佑”的颂歌中,一众百姓跪拜,其中不乏一些武飞分封在地方上的军士们。当然随着众人皆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