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少年志气(3 / 4)

加入书签

 或许教书育人才是最适合他做的事?

    上辈子钻营在官场之中,要么蝇营狗苟、要么沆瀣一气,实在是年华虚度。

    *****

    乌云笼罩吕宋岛。

    大雨倾盆,暴涨的海水自海湾涌入巴石河,沿着河岸砌筑的简易堤坝在肆虐的海潮席卷拍打之下摇摇欲坠,堤坝后面的民居岌岌可危。战舰在波涛翻涌的海湾外随波浮沉,习君买一双大脚牢牢钉在甲板上,拿着一只单筒望远镜放在眼睛上从船舱向外眺望,一眼睁一眼闭,一切都湮灭在茫茫

    大雨之中,海湾内波浪汹涌犹如煮沸的开水,唯有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似幻似真。身后的桌案上,小炉燃得正旺,一个铜盆放置其上,杨胄坐在桌案旁捞了一筷子豆芽放在碟子蘸了料汁送入口中,烫得丝丝呼气,咀嚼几口咽下,抿了一口

    酒,看了习君买一眼道:“这么看来看去也看不够,莫不是喜欢上了这鬼地方?倒也简单,回去给大帅去信请任一个吕宋总督,倒也不难。”习君买放下望远镜,关上窗户,返回桌旁坐下,喝了口酒,摇头道:“大帅对吕宋、爪哇等地早有规划,只取其地、不移一民。大唐虽然幅员辽阔却极其缺乏平坦肥沃之土地,等到辽东、两湖的开发完成不知几十上百年,眼下必须尽可能的向外扩张占领耕地,才能获取足够的粮食供应人口的增长。不过吕宋之地距离

    本土太远,航路漫漫,一旦又是想要支援需一个月才能抵达,所以并不打算往吕宋移民,所谓的总督自然无从谈起。”大唐虽然看似地大物博,实则多山地、少平原,适宜粮食耕作的土地相比于几千万人口实在少得可怜,否则也不至于每次发生天灾都会导致无以计数的百姓

    流离失所、饿殍盈野。起初按照房俊的规划,在东洋、南洋等地花钱买粮,用船舶自海路运回大唐。但三两年之后这个规划便处于被动,因为无论东洋还是南洋,虽然有着充沛的

    雨水、肥沃的土壤、大片的平原,但当地土著实在是太懒了。

    一般形容土壤肥沃的时候都说“丢下种子不需照料便一年三熟”,但占城、吕宋、爪哇这边的土著当真那么干……

    土著懒惰,不事农耕,导致粮食产量极不稳定,连带着大唐的粮食供应也时常出现缺口。

    既然如此,就只能想方设法的占地,或移民、或雇佣当地土著去耕种土地。但这些政策也因地制宜,并非一成不变,譬如占城、安南等地便是自国内移送灾民过去种植稻米,而吕宋、爪哇等地则更多雇佣当地土著,谨防土著贪婪屠

    杀大唐子民的惨祸发生……

    杨胄将铜盆里的豆芽捞干净,酒杯里的美酒也一口抽干,舒服的打个饱嗝,漫不经心问道:“这次打算杀多少人、收拢多少土地?”

    能让他们两个水师副将一起率领数十艘舰船、上千兵卒远渡重洋抵达吕宋,显然不会是小打小闹。吕宋多山,但是由马尼拉向北至林加延湾之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