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战在即(2 / 3)
p>
户部尚书吴烨总算是喝完了酒,起身掸掸衣袖,恭敬的向杨帝行了一个鞠躬之礼,“此乃襄国朝堂,按照礼法武官卸甲去剑;没想到王将军今天直接在这大殿上杀人了,还拿剑禀报,若皇上不答应你的请求,你这是要弑君造反不成!”
听了吴烨的话,众多官僚也开始向王齐难:“启禀皇上,想我襄国建国将近八十年,从未听过此等荒唐之事。”
“王齐!
你对皇上不敬!
属实该死!”
“哈哈哈…”
王齐看向文官们,一把将剑扔出玲珑阁,长剑直插入地三分,两名士兵一起拔才将地上的剑拔起来。
王齐指着满朝大臣:“一个个奸臣贼子,天天只会奉承皇上鼓唇弄舌,现在央国来袭到时破城了,你们都要人头落地!
还要跟我讲礼法!
真是…”
“大胆!”
吴烨直接打断了王齐,“听你的话,这襄国只有你王齐才是忠臣?只有你才会打仗保我襄国太平?我襄国是有国君的,你将皇上视为何物?”
“嗯哼…”
杨帝清了清嗓子,“王将军,你这话说的可不中听啊。”
王齐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并且已经陷入不利的状况了。
“启禀皇上,微臣一介武夫,不像某些人嘴上抹油光说不做,只会说些实话;现在情况紧急,请皇上下旨调集物资,刻不容缓啊。”
杨帝摸摸胡子,“额,王卿家也是忠君爱国,想你也不是有意的,好,朕下旨,允你就是。”
杨帝虽然昏庸,却还不至于傻到好坏不分。
毕竟王家一直都是国家的忠臣。
至少现在看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没有王家的守护恐怕这小小的襄国早就灭国了。
王齐就在转身欲退场之时,被吴烨喊住:“王将军且慢走。”
吴烨转身面向杨帝。
“启禀皇上,仅凭小小探子的一面之词就调动我军的部署。
是否有些太草率了呢?就算是真的,而且请容许臣提出第二个问题,王将军打算如何调动兵力呢?”
王齐转过身。
缓缓的走向吴尚书。
“户部尚书吴大人。
你可知道?这个探子那是我大哥的遗腹独子啊。
他跟随我多年,对国家的忠诚不比我少。
他潜伏央国。
为了刺探这份情报。
是此时此刻已经丧命多时。
你居然讲的出这种话……”
还不容得吴烨反驳。
将军连着说道:“启禀皇上,此时央国的3万大军恐怕已经在行军途中了,虽然我国外围有高墙在,但是面对数量众多的敌军和攻城器械恐怕也难以抵挡,拟定先将兵力竞集结于北川门,与两侧高山上的城寨,三点呈犄角之势,配合我王家巨弩和其他兵械,相信展开防御战还是有几成信心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可用兵源太少了哪怕这算上死囚人数也远远不够;而且我们目前的储备粮食太少了,万一持续多日的作战恐怕粮食不够了。
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征兵,另外要尽可能多的征集粮食……”
一直在回答问题的王齐。
被吴烨打断了“臣,有一策;不必虚耗粮饷,一样可以退敌。”
“噢!”
杨帝突然眼前一亮,从来没有听过吴烨讲出和兵家有关的话。
“吴尚书,您的主意怕不是投降央国吧?”
王齐一副瞧不起的样子和讽刺的姿态。
“自古投降多武将啊。”
吴烨这么说,倒是让很多文官笑了起来,气的王齐咬牙切齿。
“想那比干、屈原、宁死上谏忠言;大秦章邯手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