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排查计划与未解疑点(3 / 4)
名字排在第三位。
“这是我初步筛选的结果,”张涛将名单递给李振国,“所有人都与陈娟有过密切往来,且具备相关技术能力。”
李振国扫了一眼名单,目光在“陈浩”上停留片刻:“陈浩?那个知名演员?”
张涛点头:“他是陈娟的大学同学,据说曾经关系匪浅。现在在东方大剧院工作,对舞台技术非常熟悉。”
另一名警员插话:“但陈浩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案发时间他正在剧院演出,有数百名观众和工作人员作证。”
确实,那晚陈浩的《霸王别姬》演出从七点半持续到十点,而法医推断的案发时间正是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演出期间,陈浩几乎一直在台上,没有作案时间。
“监控呢?”李振国问。
“剧院内部监控显示,陈浩当天下午四点进入剧院后就没有离开,直到演出结束。后台入口监控也证实了这一点。”
张涛沉默不语。他知道这个不在场证明几乎无懈可击。但他也记得那晚舞台上陈浩的表现——那种人戏不分的状态,那种真实的自残,那种将个人执念注入角色的疯狂。
“其他人呢?”李振国将注意力转向名单上的其他名字。
小组逐一讨论了名单上的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不在场证明或缺乏动机。唯有陈浩,除了那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外,几乎完全符合侧写。
散会后,李振国单独留下张涛:“张涛,我知道陈浩是你的老朋友。但破案不能感情用事。你觉得他有可能是凶手吗?”
张涛沉默良久。他脑海中浮现出大学时代的陈浩,那个才华横溢、偶尔偏执但总体阳光的青年;又浮现出那晚舞台上的陈浩,那个眼神疯狂、人戏不分的表演者。
“我不知道,”张涛最终诚实地说,“但他的变化让我不安。那晚的演出...不像表演,更像某种宣泄。”
李振国若有所思:“即使他有不在场证明,我们也要深入调查。有时候,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反而值得怀疑。”
第二天,警方开始对东方大剧院进行正式调查。技术人员检查了所有设备,询问了工作人员,调取了更多监控录像。
结果依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陈浩。所有设备使用记录都没有异常,监控显示陈浩案发时确实在剧院,甚至有多位工作人员回忆与他有过互动。
陈浩本人配合调查,态度坦然。当被问及与陈娟的关系时,他表现出适度的悲伤和怀念,没有任何异常。
“陈娟是我们大学的才女,”陈浩在接受询问时说,“她的离世是巨大损失。我们曾经很亲近,但毕业后联系就少了。最后一次见她是在半年前的一个艺术展上。”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