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汉末龙潜:从黄巾乱局到兄弟聚义(2 / 3)

加入书签

向注定的相遇。

三日后,张飞家后院的桃园里,刘备看着眼前三位壮士,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刘备提议结义时,林烨抢先道:“兄长年长,当为大哥。云长二哥,翼德三弟,我年纪最小,愿为四弟!”他清楚自己武功不及三人,却要在情义上占得先机。

关羽抚着长髯点头,张飞早已按捺不住,杀猪刀割破四指,血珠滴进酒碗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林烨看着碗中交融的血水,忽然觉得掌心的硬币不再冰冷。他知道,这一拜,拜出的是三分天下的根基。

三、常山古道,枪出如龙遇子龙

跟着刘备辗转征战半年,林烨凭借现代知识屡献奇策——教士兵用盐水腌肉保存军粮,画图纸改进投石机,甚至用草木灰和油脂做简易肥皂防止伤口感染。关羽张飞渐渐对这位四弟刮目相看,行军时总护着他。

这天部队路过常山真定县,林烨听说当地有个叫赵云的少年将军,在乡中组织义军对抗黄巾,立刻拉着关羽张飞前去拜访。

山路崎岖,忽闻前方传来金铁交鸣声。林烨拨开树丛,看见数十名黄巾兵正围攻一小队乡勇。为首的白袍少年手持亮银枪,枪法如梨花绽放,枪尖所至之处,黄巾兵纷纷倒地。他不过十七八岁,银盔上沾着血污,却面不改色,枪杆横扫,将最后一名敌人挑飞三丈远。

“好枪法!”张飞忍不住喝彩。

少年转头看来,眉目清朗如朗月:“三位是?”

“我等乃平原刘玄德部下,特来拜见赵将军。”林烨上前笑道,“方才见将军枪法卓绝,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赵云脸颊微红,收枪拱手:“不敢当。我叫赵云,字子龙。听闻刘公仁德,正要投他麾下。”

林烨心中狂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子龙若肯同行,真是如虎添翼!只是……”他话锋一转,“我观子龙枪法虽快,却有些发力过猛,若遇持久战恐难支撑。”

赵云一愣:“愿闻其详。”

林烨捡起树枝在地上画:“你看,这招‘回马枪’需借腰力而非臂力,就像……就像甩鞭子,手腕要松,腰要硬。”他边说边比划,把后世武术理论化用成古人能懂的比喻。

关羽抚髯笑道:“四弟说得在理,子龙不妨试试。”

赵云依言演练,果然觉得省力不少,眼中顿时露出敬佩:“林兄竟懂枪法?”

“略知皮毛。”林烨摆手,“比起子龙的天赋,不值一提。”他知道赵云最看重知遇之恩,故意露这手,正是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是知己。

当晚在驿站,刘备听闻赵云来投,亲自出迎。林烨拉着赵云坐在篝火旁,聊起黄巾之乱的根源:“百姓疾苦,才会信张角的‘太平道’。若有朝一日,我们能让耕者有其田,老有所养……”

赵云猛地抬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林兄所言,正是云毕生所求!”

“那便让我们一起实现。”林烨举起酒囊,“子龙,你我虽未结义,却胜似兄弟。”

赵云接过酒囊一饮而尽,烈酒呛得他咳嗽,眼里却亮得惊人。张飞在旁嚷嚷:“啥时候再桃园结义一次?我看子龙这兄弟能交!”

林烨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三国地图。他知道前路还有无数血战——虎牢关前的温酒斩华雄,长坂坡上的七进七出,赤壁火海里的楼船焚尽……但此刻,他握着兄弟们的手,掌心的温度足以融化乱世的寒冰。

四、军帐夜话,潜龙在渊待风起

建安八年深秋,林烨的营帐里灯火通明。关羽正擦拭偃月刀,张飞在沙盘旁推演阵法,赵云整理着刚探来的军情,刘备看着地图沉思。

“大哥,”林烨铺开自己画的地图,“眼下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峙,正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我建议南下汝南,那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