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革新之路(3 / 3)
难看,王韶还想反驳,却被隋文帝抬手制止。
“太子所言有理。”
隋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赋税不均确实是国之隐患,印刷术和造纸术更是利国利民之举。
朕准奏,即日起,由太子负责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的普及。”
朝会结束后,杨烨走出太极殿,阳光洒在他身上,让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五姓七望绝不会善罢甘休。
但他看着手中的印刷品,心中充满了信心——只要能让百姓得到实惠,获得知识,他便有底气与世家大族抗衡。
接下来的几个月,杨烨开始全力推行新政。
他先在京畿附近试点摊丁入亩,派遣官员清查土地,将世家大族隐瞒的土地登记在册,按亩征税。
起初,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等家族公然反抗,拒绝缴纳赋税,甚至煽动家奴冲击县衙。
杨烨毫不手软,下令将反抗的世家子弟抓捕入狱,并没收其部分土地,分给无田的百姓。
同时,他将火耗归公的银两用于赈灾和兴修水利,京畿附近的百姓很快便感受到了新政的好处——赋税减轻了,粮食充足了,生活也渐渐安定下来。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则更为顺利。
杨烨在长安、洛阳等地开设官办纸坊和印书坊,大量印制《千字文》《孝经》以及农书、医书等实用书籍,以低廉的价格卖给百姓。
起初,百姓对书籍还很陌生,但当他们看到书中通俗易懂的文字,了解到农时、医术等知识后,纷纷争相购买。
在洛阳的街头,一个名叫王二的农民捧着一本农书,激动得热泪盈眶。
“以前种地全靠经验,遇到天灾就颗粒无收。
现在有了这本书,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百姓的共鸣,大家纷纷称赞太子的仁政。
五姓七望见百姓对杨烨的支持越来越高,便改变策略,试图拉拢寒门官员,破坏新政。
陇西李氏的李渊暗中接触裴矩,许以高官厚禄,让他暗中阻挠印刷术的普及。
但裴矩早已看清五姓七望的野心,不仅拒绝了李渊,还将此事告知了杨烨。
杨烨得知后,便借此事在朝堂上揭露了五姓七望的阴谋,隋文帝大怒,下令削减五姓七望的特权,将他们的部分门生故吏调离重要职位,改用寒门官员。
至此,五姓七望的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杨烨抗衡。
这年冬天,长安下了一场大雪。
杨烨站在东宫的廊下,看着百姓在街头燃放爆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内侍走来,递上一本刚印制好的《隋律》:“殿下,这是今年最后一批印制品,百姓们都说,有了《隋律》,再也不怕贪官污吏欺压了。”
杨烨接过《隋律》,指尖拂过书页上清晰的字迹,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穿越之初的惶恐与不安,想起推行新政时的艰难与阻力,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他知道,自己改变了这个时空的历史,但他并不后悔——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繁荣昌盛,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远处传来钟声,悠扬而庄重。
杨烨抬头望向天空,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带来一丝凉意,却让他的内心更加坚定。
他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在这个大隋王朝,开创一个属于百姓的盛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