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青衫踏雪觅长春(1 / 3)

加入书签

青衫踏雪觅长春:林烨(张三丰)的无量山与灵鹫宫之行

林烨在一阵刺骨的寒意中睁开眼时,指尖还残留着武当山紫霄宫铜炉的温热——可眼前不是熟悉的三清殿,而是覆着薄雪的苍劲松枝,身上的道袍也变成了粗布短打,腰间还别着柄锈迹斑斑的铁剑。

他掐了把自己的胳膊,痛感清晰得扎心,再摸向脸颊,光滑细腻的触感让他心头一震:这不是年近百岁、鹤童颜的张三丰,而是十七八岁时,还叫“张君宝”

的自己!

“神雕后期……我竟回到了这时候。”

林烨喃喃自语,前世通读金庸武侠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他清楚记得,此时郭襄刚踏遍江湖寻找杨过未果,心境正处在“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的怅惘里。

若想靠近这位“小东邪”

,仅凭后世张三丰那套刚猛醇厚的武当武功远远不够——郭襄见过杨过的惊才绝艳,见过黄药师的潇洒不羁,寻常少年郎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他低头打量自己:身形单薄,面容虽清秀却带着几分少年人的青涩,比起“美男子”

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育……对,先得把这副身子骨养得挺拔,再寻一门能驻颜的武功。”

林烨眼睛突然亮了——无量山的凌波微步能提气塑形,灵鹫宫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更是能驻颜不老,若能将两门武功都学到手,既能让自己身姿飘逸,又能养出温润如玉的气质,说不定能让郭襄多看自己两眼。

念及此,林烨再也按捺不住,当即辨明方向,朝着大理无量山的方向疾驰。

此时他虽未创立武当派,但年少时跟着觉远大师修习的《九阳真经》已打下根基,内力虽不深厚,却胜在精纯绵长。

一路翻山越岭,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便采野果充饥,夜里缩在山洞里运功御寒,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些到无量山,找到那部刻在石壁上的《凌波微步》。

行至第七日,终于望见无量山连绵的青黛山峦。

林烨按记忆中的线索,绕开无量剑派的弟子,钻进人迹罕至的后山。

山间云雾缭绕,藤蔓如虬龙般缠绕在古木上,偶尔传来几声猿啼,更显幽静。

他沿着溪涧往前走,忽然看到一块平整的石壁,上面隐约有刻痕——正是段誉当年现凌波微步的地方!

林烨按捺住心头的激动,拂去石壁上的青苔,密密麻麻的篆书顿时显露出来。

他对照着记忆里的步法图谱,先凝神静气,试着迈出第一步:“坤为地,先踏西南角……”

可刚一抬脚,便脚下一滑,险些摔在石壁上。

“急什么,凌波微步讲究的是‘动中求静’,得顺着内力流转的方向走。”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内息,让《九阳真经》的内力在经脉中缓缓游走,再跟着石壁上的方位标识,一步一步试探。

起初还磕磕绊绊,走三步就会记错方位,可越练越顺,内力仿佛与步法融为一体。

他踩着“震为雷”

“巽为风”

的方位在林间穿梭,脚下生风却悄无声息,连落在枝头的鸟儿都未曾惊起。

练到暮色四合时,他已能闭着眼睛在狭窄的石径上行走,身形轻盈得像一片羽毛。

“好功夫!”

林烨停下脚步,只觉浑身气血通畅,原本单薄的身形似乎都挺拔了几分,走起路来自带一股飘逸感——这便是他想要的“气质”

可欣喜劲儿没过多久,他又皱起了眉:凌波微步虽能提气塑形,却没有驻颜之效,若想让面容变得更俊朗,还得去灵鹫宫找长春功。

灵鹫宫远在天山缥缈峰,比无量山更远,且山路险峻,更有冰雪覆盖,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