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杂交水稻曝光刷新总指挥的认知 江晨乃举世无双(1 / 2)

加入书签

江晨的根据地收了很多难民?

这个操作让总指挥有些懵圈。

一般来说,难民越多,必然会增加八路军的压力。

管理,吃饭,住宿,定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参谋长“总指挥,江晨的里隆村根据地,这半年来收留了近两万难民。”

“两万?”

总指挥猛地抬起头,手里的铅笔“啪”

地掉在地图上。

他皱着眉,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语气里满是疑惑“这年头收留难民可不是小事。”

“你也知道,1941年鬼子搞‘三光政策’,华北、华东的难民加起来快有两百万了。”

“多少村子被烧光,老百姓背着包袱逃荒,有的一家几口走散了。”

“有的饿死在路边,有的还没到安全地方就被鬼子抓了壮丁。”

“江晨敢收这么多,就不怕出乱子?”

旁边的作战参谋也跟着点头“是啊长,这么多难民涌进来,光是吃饭就是个大问题。”

“每人每天就算吃半斤米,两万张嘴一天就得消耗一万斤粮食。”

“一个月就是三十万斤,这可不是小数目。”

“而且难民成分杂,万一混进鬼子的特务,或是有人闹粮荒抢东西,管理起来太难了。”

“之前晋察冀有个根据地收了五千难民,没两个月就因为缺粮,不得不把一半人转移到其他地方,还闹了不少矛盾。”

“江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总指挥往前探了探身,眼神里满是好奇,

他打了这么多年仗,太清楚难民安置的难处,粮食、治安、住房,哪一样没处理好都可能出大麻烦。

“他有办法!”

参谋长笑着翻开另一页报告“江晨专门成立了个‘根据地警察局’,招的都是当地出身、口碑好的老乡。”

“还有一部分是经过训练的独立纵队战士。”

“您猜他们怎么管?”

众人露着十分好奇的目光。

参谋长故意顿了顿,吊着大家伙的胃口,然后继续说道“先是登记,每个难民刚到根据地,警察就会登记姓名、籍贯、家里几口人。”

“还会问有没有手艺,比如会种地的、会织布的、会打铁的,都单独记下来。”

“然后是分住房,江晨让人在村外盖了两百多间土坯房,每间住两三户,还配了灶台和农具。”

“要是有人闹矛盾,警察会上门调解。”

“不是靠吼靠训,而是坐着跟老乡讲道理,比如有两户人家抢一块菜地,警察就帮他们划好地界。”

“还教他们搞间作,两家人后来不仅不吵了,还互相帮忙浇水。”

“更绝的是防特务,警察会组织老乡搞‘邻里守望’,谁家来了陌生人,邻居会主动问一句。”

“要是现可疑的,就悄悄报给警察。”

“就是用这套方式,江晨的根据地还真抓住了一个鬼子特务,伪装成逃荒的货郎,想打听兵工厂的位置。”

“结果刚跟老乡套话,就被警察带走了。”

“现在根据地的老乡都说,有警察局在,晚上睡觉都踏实。”

“这江晨,想的真周到!”

总指挥忍不住感叹,脸上的疑惑渐渐变成了赞许。

这套方式比管理陕西宝塔的方式都管用。

不,准确来说是先进多了。

“管理问题解决了,那粮食呢?”

“两万难民加独立纵队的战士,粮食消耗可不是小数目,他从哪儿弄这么多粮?”

“您可别忘了江晨的本事!”

参谋长的声音又高了几分“他搞了个‘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这又是个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