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开香堂插香拜门(1 / 3)

加入书签

    蛇仔明被剥去身上的衣服只留一条短裤,他已经吓得尿了裤衩,蛇仔明拼命的喊道。

    “救命啊,兴叔,看在我为您老人家做事的份上,您可不能不管我呀…”

    郭英南的脸色沉了下来,兴叔怎么会找蛇仔明办事儿?他想起来半个月前和义群的丧彪有批货被劫了,现在还没找到人,莫非?

    兴叔的脸上更难看,他咬着牙阴测测地说了一句。

    “蛇仔明,说话要小心,你父母兄弟一大堆,别因为你一句话,再有个三长两短就不好了。”

    蛇仔明一听吓得浑......

    林婉儿坐在书房的桌前,手中握着一封旧信,目光却飘向窗外。夜风轻拂着窗帘,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斑驳陆离,如同那些尘封的岁月,静静铺展在她的记忆里。

    这封信,是王志远写给李文轩的最后一封。信纸已经泛黄,边缘有些破损,但字迹依旧清晰。她轻轻展开信纸,仿佛能听见王志远低沉而坚定的声音:

    “文轩兄,我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无法改变时代,但我们能守住心中的火种。我听说你最近身体不适,希望你保重。若我有不测,愿你继续前行,将我们的故事讲给后人听。火种未灭,信念不息。”

    林婉儿的眼眶湿润了。她轻轻合上信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意。她终于明白,李文轩和王志远之间的友情,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情谊,那是一种在黑暗中彼此扶持、在沉默中彼此点燃的信念。

    她决定继续深入挖掘这些故事,不仅要记录李文轩与王志远的过往,更要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群体完整地呈现出来。她开始整理更多的信件、笔记、日记,以及当年知青们的回忆录。她联系了多位曾与李文轩、王志远共事的老师、学生、同事,希望还原那个特殊年代里,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与精神世界。

    几天后,她在一间老旧的图书馆里,见到了一位名叫周慧兰的女士。她是李文轩曾经的学生,后来成为了一名历史教师。

    “林小姐,我听说你在整理李老师和王老师的故事。”周慧兰轻声说道,“我想告诉你一件事。那年冬天,李老师在一间废弃的教室里,偷偷为我们讲《史记》。他说,历史不会因为被遗忘而消失,它会在某一天,重新被记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那一天来得更早一些。”

    林婉儿点点头,心中一阵悸动。她继续记录着。

    “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读《离骚》,李老师告诉我们,屈原虽死,但他的诗篇流传千古。他说,真正的思想,是不会被埋葬的。”周慧兰的声音有些哽咽,“后来,我们被举报了,李老师被停课,但他从未放弃。他告诉我们,只要还有人愿意听,他就愿意讲。”

    林婉儿听得眼眶湿润。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李文轩和王志远能在那样的年代里,依旧保持内心的坚定。他们的信仰,不是口号,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