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你问他算个什么东西?你又算个什么东西?(1 / 4)
回到了守备区,刘团长早就准备好了酒席,现在虽然全国上上下下都缺粮食,缺物资,缺生活用品,
但是部队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尤其是在海边的部队,这海鲜是少不了的,
守备区的炊事班,做海鲜尤其拿手,碳烤生蚝,红烧黄花鱼,油焖大虾,海螺肉蘸捞汁,各种各样摆了一大桌子,
生长在京城的左明月大丫和薛葵他们,哪见过这么新鲜的海鲜?一吃之下就停不下来嘴,尤其是薛葵,都快趴桌子上吃了,
大宝也开心,总算见到媳妇儿了,他......
槐花落在李振国的肩头,他轻轻拂去,目光投向远处。院子里,王秀兰正在晾晒新收的棉被,阳光洒在她的银发上,泛着柔和的光。林淑芬坐在石凳上翻阅一本地方志,神情专注。
“老李,你瞧这上面说,榆社那边最近要修一座烈士纪念馆。”她忽然抬头说道,“说是要把赵明远的名字也刻上去。”
李振国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好啊,他是该被记住的。”
王秀兰放下手中的活计,走过来坐下:“那你们要不要再去一趟?看看纪念馆怎么建的。”
“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李振国笑了笑,语气却带着几分遗憾,“不过,如果能有人替我去看看,我心里也踏实。”
林淑芬合上书本,认真地说:“我可以去,顺便采访一下当地的老人们,把他们的回忆整理出来。”
“那就辛苦你了。”李振国点头道。
……
几天后,林淑芬再次踏上前往山西的列车。这次同行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历史学者,名叫陈文博,是文化部派来协助资料整理的年轻人。他在大学里专攻近现代史,对那段历史充满兴趣。
火车缓缓驶出北京站,窗外的景色逐渐从高楼林立变为田野阡陌。陈文博望着窗外,忍不住感慨:“真是没想到,我能有机会亲身参与到这段历史的还原中。”
林淑芬笑着看了他一眼:“你还年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你能用你的笔,把真实的历史写下来。”
“我会的。”陈文博郑重地点头。
……
到达榆社后,他们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纪念馆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主体建筑依山而建,庄严肃穆。施工负责人是一位年过半百的本地人,听说他们是为赵明远而来,立刻热情地介绍起纪念馆的设计理念。
“我们想把这里建成一个教育基地,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些英雄的故事。”他说着,指着一块石碑,“这是专门给赵明远留的位置。”
林淑芬看着那块尚未刻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