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进攻挪威士兰:铁与血的海岸线(2 / 2)
锯战。
白雪皑皑的山坡上,洒满了双方士兵的鲜血。
特隆赫姆、卑尔根、斯塔万格:空降与登陆
与此同时,德士兰的入侵在全线展开。
在特隆赫姆、卑尔根、斯塔万格等关键港口和机场,德军或通过舰艇强行登陆,或直接动用空降兵奇袭。
斯塔万格附近的索拉机场,容克Ju52运输机如同巨大的铁鸟,在Me110战斗机的护航下临空。
舱门打开,一朵朵洁白的伞花在寒冷的空中绽放。
但降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猛烈的防空火力将一些飞机打得凌空爆炸,伞兵在空中就被子弹击中。
落地后,空降兵们迅速集结,与挪威守军展开了激烈的机场争夺战。
控制机场,意味着德士兰空军可以获得至关重要的前进基地,掌握挪威上空的制空权。
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德士兰的“第五纵队”也在内部发难。
挪威前国防部长维德孔·吉斯林及其领导的“民族统一党”分子充当内应,散布谣言,制造混乱,甚至试图组建傀儡政府,极大地削弱了挪威士兰的抵抗意志和组织能力。
至9月27日傍晚,尽管遭遇了像奥斯卡堡那样的局部顽强抵抗,德士兰凭借其计划周密、海空协同和出其不意的战术,还是在挪威沿岸的主要港口和机场成功建立了立足点。
挪威士兰国王哈康七世和政府被迫撤离奥斯陆,向北撤退,继续领导抵抗。
挪威战役的序幕,以其独特的峡湾、冰雪、空降和海上突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添上了惨烈而复杂的一笔。
这不仅仅是关于铁矿石的争夺,更是关于一个小国在中立梦碎后,面对强权侵略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悲壮。
而对于德士兰而言,征服挪威,意味着保障了重要的战略资源通道,但也使其本就薄弱的海军力量遭受了进一步的重创,并在北欧开辟了一条需要持续投入兵力的新战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