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苏芬战争 惨胜(2 / 2)

加入书签

这是在用自己士兵的鲜血,来证明他内部清洁的‘成果’。

没有军事素质过硬的骨干作为支撑,底下的士兵再能打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果然曾经伟人的话用在这里非常合适!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德士兰更是公然谴责苏什维利违背《奉天公约》,无故向他国动战争。

联合国际的工作人员面对德士兰代表提交的抗议书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好似在说:老子要是不知道现实情况,还以为你是有多爱好和平!

德士兰代表看着工作人员的表情,讪讪一笑,赶紧收回了自己的抗议书。

德士兰虽然站不住大义,但架不住他小弟多啊!

法士兰代表(傀儡),塞尔维亚士兰代表,罗马尼亚士兰代表,土士兰代表……

同时向联合国际工作人员递交抗议书。

面对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契科夫暴怒不已。

他撤换了前线指挥员,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尤其是重炮和航空兵,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压垮芬士兰。

194o年2月,经过重新部署和加强的苏什维利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动了规模空前的总攻。

成千上万门火炮将芬军的阵地犁了一遍又一遍,无数的坦克和步兵起一波波人海冲锋。

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消耗战面前,芬士兰军队的英勇和战术优势逐渐被抵消。

曼纳海姆防线被多处突破,兵力、弹药几乎消耗殆尽。

3月,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芬士兰,被迫接受了苛刻的莫斯城和平条约。

芬士兰割让了包括卡累利阿地峡在内的大片战略要地,约占其国土面积的11,并失去了其第二大城市维堡。

这些土地上约42万芬士兰居民被迫背井离乡。

苏什维利“赢”

了,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领土和缓冲区。

但这无疑是一场惨胜。

苏军付出了伤亡近数十万官兵的惨重代价,其国际声誉一落千丈,军队的虚弱被全世界看了个清清楚楚。

而芬士兰,虽然失去了土地,但他们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他们的英勇抵抗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也在苏什维利这头巨熊的身上,留下了一道永远疼痛、永不愈合的伤疤。

这场生在北大雪原上的战争,如同一个清晰的信号,被柏林和奉天同时接收。

弱肉强食的法则,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